彭博:台灣碳費遠低於IMF主張的水準 不足以推動減碳

彭博資訊報導,台灣可能將碳費設定在每噸10美元左右,雖然高於大多數鄰近國家,但仍低於國際貨幣基金(IMF)認為能阻止氣候變遷所需的水準。

環境保護署署長張子敬周三在立法院表示,政府「有可能」將碳費設定在每噸台幣300元(約9.54美元)以上。 最終價格要等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完成,且與關鍵產業協商之後才能確定。

他目前提出的碳費水準低於南韓,但比起日本和新加坡高出不少。

全球近50個國家現正通過交易市場機制或稅收,進行碳定價,大概涵蓋了三分之一的碳排放。IMF表示,到2030年,一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平均價格必須在75美元左右,才能有效控制全球暖化,但目前才6美元。

追蹤全球氣候風險的非營利組織Germanwatch說,台灣的煉油、塑膠和水泥業都有重要地位,消耗的電力主要來自燃煤和天然氣發電廠,是亞洲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根據彭博資訊,亞洲的碳市場和稅收大多未能對環境產生實質影響。日本2012年成為此區第一個徵收碳費的國家,但每噸二氧化碳當量僅289日圓(2 美元)。新加坡碳費為每噸5星元(3.52美元),南韓是25,400 韓元(18.11美元),約為歐盟水準的四分之一。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