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每公噸300元以上?環保署長張子敬:有可能 工總:碳費不應漫天喊價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環保署長張子敬報告業務及答詢,針對首期2%減碳目標破功,張子敬表示,已請各部會檢討,年底前將向行政院報告。

碳費每公噸300元以上?環保署長張子敬:有可能 但還要討論

台灣2020年溫室氣體減量目標2%破功,多名立委今天要求環保署檢討,盡快提出2030年中期目標,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已請各部會檢討,年底前將向行政院報告。外界關切碳費能否超過每公噸300元,張子敬說,碳費費率還未定案,但有可能,修法通過後才能跟外界具體討論。

台灣訂有五年一期減碳計畫,首期為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基準年2005年要減少2%。日前統計出爐,2020年減幅僅1.88%,首期減碳目標宣告「破功」,主因是能源排碳量降不下來,成最大破口,還比2005年增加3.81%。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張子敬報告業務及答詢。立委張育美質疑,第一期減碳目標未過,就應該趕快擬定政策、追趕第二期目標,但現在能源排碳量不減反增,造成阻礙。張育美也引述中研院士李遠哲日前所說,2050淨零排碳是錯誤的,若以GDP作為國家發展目標,而非從製造、生產、消費端來改善,根本難以遏止環境惡化。

立委林為洲也說,現在連第一期2%目標都達不到,而未來目標更高,能否達到「令人質疑」,現在第一期「成績單」出來了,既然不及格就要趕快檢討。

張子敬表示,已經請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環境六大部門主政部會,檢核部門階段管制目標執行狀況,將彙整各部會資料,於今年底向行政院報告。環保署會透過平台,盡量溝通、檢討改進。

張子敬說,首期目標無法達到,不代表中期目標也無法達到,會趕快滾動檢討,做不足的部分就要改善,例如再生能源前期推動比較慢,之後技術成熟後腳步就會加快。

針對李遠哲說法,張子敬表示,減碳能否達到本來就要考慮經濟成長,因為經濟成長會導致能源消耗提高、進而增加碳排量,當然必須納入考慮,並且要努力透過碳費等作為從源頭減量。

立委邱顯智要求,日本2030年目標減碳40%、美國52%、歐盟55%、英國68%,台灣還停留在20%,應盡快提出修正,「就像從嘉義到台北,中間會經過台中」,若要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就要提出具體的中期目標。

張子敬表示,各國都有其路徑,2050年淨零目標不可能立刻達到,國際共識則是2030年後要倚靠新技術,現在各國都提高2030年目標,台灣也已經在同步檢討。

此外,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報告先前建議台灣碳費每公噸收取10美元,邱顯智呼籲,環保署盡快提出具體訂價,且國際建議2020年碳定價要達到40至80美元,2030年至2050年要達到50至100美元,應每年調漲達到此水準。

未來碳費是否可能比每公噸300元還高,張子敬表示,有可能,要等到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通過以後,再跟外界討論。

工總:碳費不應漫天喊價

有立委以外國報告要求碳費定價應在10美元以上,且未來應持續調漲。工商團體認為,碳費不應漫天喊價,政府應要具體訂出分階段目標,且詳細說明計算基礎與參考標準,才有利於產業推動實際減碳。

工總秘書長陳益民說,碳費不應該用喊價方式,不應該是國外喊多少、國內就要跟進多少,且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在立法院修法當中,要等審完後才會開始進行碳費收取標準等細節討論。

工總認為,全球暖化的確是全民、全球都必須面對情況,產業也願意去承擔減碳,但是國家必須要有明確政策目標與計算基準,2025年、2030年甚至2050年要達到的目標,都必須明確說明,才能往前反推需要減碳多少才算合理。

另由於現階段國內進行碳盤查第一階段首先瞄準287家排碳大戶,第二階段大戶也才剛宣布不久,未來要如何進行碳盤查、收取碳費,這些都需要時間來制定相關細節。工總認為,不能只針對排碳大戶收取碳費,若要談節能減碳應是全民一起進行,不能只有產業在努力、其他人置身事外,要大家一起來做。

由於收取碳費影響層面大,工總在今年白皮書內容就建議政府,儘速擴大驗證量能,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碳盤查,並以政策獎勵措施,鼓勵企業投入淨零排放;協助中小企業理解淨零碳排議題重要性與帶來的影響。

經濟部政次曾文生日前在立法院也曾表示,若以現階段而言,每噸若徵收300元碳費,產業負擔會「滿高的」,經濟部會考量主要貿易競爭國如南韓狀況,台灣在碳定價上不能太落後,要在領先群當中,但也不用「比高」。針對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管制的248項貨品,他說,我國有212項出口歐盟,金額共新台幣245億元,占出口歐盟比率僅3.6%,又以鋼鐵製品為主。

經部官員說,日韓等鄰近國家,有的都有碳交易市場的流通,課碳費或碳稅的比例或方式,台灣和各國就有基本環境上的不同。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