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忠/無ESG策略的永續報告書是空包彈

台灣企業崇尚標準與認證,本無可厚非,能有一個具體的依據和明確作業流程,對於內化、傳承、擴大應用都有好處。但如果是誤解標準與認證的意義,甚或在行銷時誤用,則可能會對公司帶來不自知的負面影響。

 

舉例來說,取得品質管理系統ISO 9000及環境管理系統ISO 14000環境管理系統的認證,其實並不意謂品質與環境績效一定沒有問題,因為此認證只代表公司的確有一個監控品質與環境績效的管理系統,能夠確保組織內有一個從規畫、實踐、檢核、到評估及矯正的體系在正常運作,是組織內持續改善提升品質與環境績效的必要基礎。相同的情況也屢屢出現在藥品與食品製造的良好作業規範GMP認證上,問題就出在取得製造流程GMP認證,卻無法保證產品的成分與來源沒有任何問題。

 

一個不好的現象就是:企業常以為取得認證已是最好,所以授證後常是終點。孰不知,取得認證可以更好,授證後才是持續改善的起點。

 

全球推動非財務績效資訊揭露已超過廿年,我國金管會在食安、氣爆與汙染事件接續發生後,於二○一五年正式實施上市櫃公司強制編制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明(二○二三)年將擴及實收資本額廿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並正式更名為永續報告書。

 

編制永續報告書成為一種流行、一個顯學、一項企業必須得獎的競賽。可是管理意義呢?商業價值呢?組織行為變革呢?營運創新的驅動呢?企業體質調整呢?

 

許多記者問我,到底要如何判讀一本宣稱得獎之永續報告書的好壞?我說其實不難,基本上端看公司有無交代「從哪裡來?往哪裡去?」ESG已經是全球大爆發,公司在永續上的表現不能是偶然的,落實的作為也不能是偶發的,而是這個交代必須有與本業息息相關、具體明確的策略框架,包含具有本業重大性的策略構面與行動方向,且必須訂有短中長至少十年、甚或如淨零碳排放的二○五○量化目標。

 

與財報相同,非財報也必須交代公司曾承諾過什麼,現在做到哪裡,成功或失敗的緣由與改善措施,接著繼續往哪裡去。一本沒有ESG策略與目標的永續報告書,基本上就是個空包彈。內容再多,編得再美,還是空包彈!

 

一旦所有上市櫃公司均須強制編制與申報永續報告書,包括自願性揭露的企業與顧問服務公司,每年全台將會有至少兩千三百位以上的全職專業高階人力,投入永續報告書的編制工作,預估近卅億元的薪資規模,不能成為空包彈的砲灰。

 

世界不可持續已是真議題,企業發展與世界穩定脣齒相依,所以鎖定CSR是有道理的,永續報告書是企業透過ESG實踐CSR真面目的階段進度說明書,要真槍實彈、還要說得有說服力,得請老闆們年年把ESG策略與目標說清楚講明白才行啊!

相關新聞

美國能源政策專家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表示,台灣的經濟是由充滿活力的製造業所帶動,經不起電力不穩定帶來的衝擊,...
溫室氣體排放量 不減反增 昨天為世界地球日, 蔡英文 總統及副總統賴清德共同接見「全國NGOs環境會議」代表團體。...
總統當選人 賴清德 將於5月20日上任,首任 內閣 人事也持續布局中,賴清德已於4月10日上午公布首波內閣名單。 民進黨...
蔡政府執政8年,電力不穩可能搞掉5位財經高層。但是台電總座王耀庭要辭職,不管台電內部或是外部,都認為要負責的人不是他,畢竟王耀庭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