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水大戰 把廢水變「油水」

今天我要談的是,面對缺水,應該怎麼辦?除了休耕、限水、省水和祈禱下雨這三招外,難道沒有其他更積極、永續、為人們帶來希望和幸福的結構性改變做法嗎?

首先,必須認知兩個不爭事實:一、台灣是多雨卻缺水國家;二、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影響。

前者,台灣山高水短、地形陡峭留不住水,一遇乾旱,久之就有水情警報;後者極端氣候下,造成三年一大旱兩年一大雨情勢恐成常態。但最重要的是,生物都需要喝水、用水,工業農業需水量更大;面對這些,供給面卻日漸匱乏,我們準備好了嗎?

面對水荒,在應急上,政府提出休耕、限水、節水三部曲是當然的;民眾和產業共體時艱,隨時隨地節約用水,是應該的。然而,政府不僅要處理缺水,更應針對未來子孫不虞匱乏的用水問題,提出結構性做法。

在此,我想就需求與供給、開源與節流面向建言:

全台一年需水兩百億噸,其中農業用水約一百廿億噸,約占六十%最大宗,其次民生用水卅五億噸,約占十七.五%,第三工業用水卅億噸,約占十五%,保育用水最少約十五億噸,約占七.五%。

用水供給面,來自全台水庫約五十億噸,約占廿五%,地下水源約四十億噸,約占廿%,其他約五十五%的水全仰賴河川水,但河川水量在雨季和乾枯季節相差很大,碰到乾旱年,就有缺水危機。

在全球極端氣候成常態的當下,看天喝水吃飯,已不能滿足民生和國家發展需求,得另謀永續之道。

我認為應善用每天產生的二百八十五萬噸生活與工業廢汙水。所謂水就是財,即使是廢汙水,那可是很大量的水,善用之也是可觀的財水。

全國現有四十六座汙水處理廠,由內政部營建署負責,做法是使用物理、生物或化學方法,分離固體汙染物,降低水中有機汙染物,減低對環境危害,淨化後放流到河川或外海。以汙水回收再利用看,大可「點水成金」,將廢汙水變成有價值的水。

內政部長任內,我曾開啟「公共汙水廠放流水回收再利用推動計畫」,分別在高雄、台南、台中、及桃園等地規畫八座放流水回收再利用示範廠,完工後可提供高雄臨海工業區、台南南科、台中中港特區和中科、桃園觀音工業區和桃園航空城用水。

在處理上雖複雜又花錢,但看在它是珍貴新水源的份上,除了應該不厭其煩盡心力外,還應儘快推廣到其他汙水處理廠。只要一半轉供工業使用,騰出自來水為民生用水,就能全面解決缺水危機。

其他,如推動工業「清潔生產」機制,立法要求工業處理自己生產的廢水,回收再利用;以國土規畫手段,重新省思有效使用農業用水於精緻農業區和糧食生產區,如此用水可降低一半,這些都足以降低農業、工業用水需求的結構性變革。

經濟部水利署推估,廿年內,全台將出現一百四十三萬公噸缺口,相當石門水庫一天供水量。為政者能不加快改革用水結構乎?

眾所周知,台灣水價非常低,是全世界第四低,僅次於馬拉威、南非、塞爾維亞。水價平均一度十元,台北市一度七元,政府蓋水庫、開發原水成本一度約廿元,國人用水卻只付十元,形同賣一度水至少要貼十元。要珍惜水資源,調整合理水價,成為必要的配套措施。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希望國人一起來參與這場水世界的改革運動。

引用來源: 李鴻源教授授權刊登

李鴻源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為水利工程專家。
曾任台灣省政府水利處長、臺北縣副縣長、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及內政部部長。

相關專欄

從小客廳神案旁就掛著一幅先祖父小學同學李石樵大師所繪的油畫,由淡水遠眺觀音山,寬廣的河面,岸上停著幾艘舢舨。堤防、碼頭都還沒建,...
台灣這個同時擁有百座接近四千米高山的獨特島嶼,住了二千三百萬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除了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不說,...
荷蘭全國面積四萬平方公里,人口一仟柒佰萬,全境沒有一座山,大半的國土都低於海平面,最嚴重的地區低於海平面五公尺。因為位於萊茵河的出海口,...
李鴻源老師是台大土木所教授,專長為水利工程,曾擔任台北副縣長、工程會主委、內政部長等公職,學術與政界經歷豐富。過去李老師曾以水利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