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盟與水利署舉辦「河川小水力發電」座談會

台灣屬多雨多山的地理環境,河川小水力發電是可充分發揮的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場域。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台灣就開始在河川建置水力發電設施。因此為推動這項任務,水利署參考台電公司歷史調查報告,在2008年公佈台灣河川小水力發電的潛力點共47處;2019年水利署更第二次公佈潛力點。

 (右起)水利署成員:江俊生簡任正工程司、施茂誠助理工程司、謝孟勳副工程司。

(右起)水利署成員:江俊生簡任正工程司、施茂誠助理工程司、謝孟勳副工程司。

河川小水力發電潛力點公佈後,由於開發困難、政策支持度低及經濟誘因不足(躉購費率低),因此業者開發農田水利小水力者多,而河川小水力幾乎沒有開發。然而近兩年來,政府重視小水力發電的態度明確,因此小水盟(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洽經濟部水利署,雙方皆願意配合經濟部再生能源發展政策,共同努力推動河川小水力發電,期待生產更多的綠電。

6月22日,「河川小水力發電開發」會議現場。

6月22日,「河川小水力發電開發」會議現場。

為推動開發河川流域小水力發電建置,6月22日,小水盟與水利署聯合舉辦一場「河川小水力發電開發」會議,邀請到小水盟會員業者及水利署進行資料收集、進行交流意見座談,期能協助水利署順利推動。水利署請小水盟協助向業者調查水利署公布之潛力點中開發可行性高之地點,未來將由水利署召開會議推動業者開發進度及協助排除行政困難。 小水盟與水利署共同召開此次座談會,建立合作平台,希望達成以下目的:一、小水盟會員能更多業者投入河川小水力發電事務;二、由水利署成立服務平台,定期列管追蹤各開發案;三、水利署邀相關政府機關協助排除各項行政及法規障礙;四、初期從辦理現勘、技術及財務可行性評估,再由業者投入興建工作及發電經營工作;五、先以公佈的17條河川、47處潛力點、總裝置容量約400MW的名單先行開發,但也可開發未列公佈名單的潛力點。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