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 吸碳大戶淪為排碳區

刊登在「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南美洲亞馬遜雨林部分區域,已從吸收二氧化碳轉變為排放,成為氣候變遷的一大警訊。

新研究分析雨林上空的空氣組成,發現雨林東南部為影響最嚴重的區域,過度砍伐與暖化加速使氣溫上升,降雨量卻減少,導致碳平衡失衡;影響最劇的地區在過去40年的旱季,氣溫上升華氏4.5度,與溫度快速上升的北極類似。

號稱「地球之肺」的亞馬遜,為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更是吸收二氧化碳的關鍵;但氣候型態的改變使其緩衝的功效降低;而隨著全球暖化與碳排放增加,未來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研究作者,巴西國家太空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ace Research)的科學家加蒂(Luciana Vanni Gatti)表示:「這形成了惡性循環。」

研究在2008至2018年間出動600多架次的飛機,在亞馬遜上空不同高度探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濃度;研究發現在遭受大規模砍伐及棄置燃燒死去樹木的區域,影響最嚴重。

喬治梅森大學環境學者洛夫喬伊(Thomas Lovejoy)指出,樹木為水循環的關鍵;樹木排出的水氣,占了地區降雨量的35%;但他也表示,透過重新造林,有機會恢復亞馬遜雨林製造水氣的功用。

他說:「對亞馬遜的破壞比30年前的預測來得還快。我不覺得能恢復到以前的水準,但能進步的肯定的。」

不過亞馬遜雨林的保育可能遙遙無期,甚至將面臨政治壓力;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長期忽視日益嚴重的過度砍伐問題;雖然政府在迫於壓力之下宣布雨林保育計畫,但過度砍伐的狀況仍持續暴增。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教授丹寧(Scott Denning)表示,溫度升高與砍伐,已導致亞馬遜東部能夠無限期累積及儲存碳化合物的碳匯被逆轉。

相關新聞

印度總理莫迪8月29日訪問日本。在日印首腦會談之前,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莫迪在採訪中,就目前的國際組織,提出「...
全球四個最強大國家中三個國家的領導人周末在中國會面,討論如何應對第四個國家——總統川普(Trump)領導下的美國——給國際秩序帶來的顛覆。...
印尼自8月25日起的示威抗議已蔓延至雅加達以外多座城市,造成5人喪生、數百人受傷,數個地方議會大樓、警局、車站與公共設施遭縱火,雅加達、...
中國今年重要主場外交-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於8月31日登場,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印度總理莫迪等20多國元首以及國際機構負責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