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施壓 將談判期限延長至8月1日

美國總統川普週一(7/7)開始,告知其貿易夥伴——從日本和韓國等大型供應國到小型貿易國——美國將從 8 月 1 日起大幅提高關稅,這標誌著他今年早些時候發起的貿易戰進入新階段。

 
美國對進口自日本和韓國等主要盟友的所有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令華爾街感到不安,標準普爾 500 指數(.SPX),開啟新分頁儘管亞洲市場對最新消息反應平淡,但美元仍大幅回落。迄今為止,已有 14 個國家致函美國,其中包括塞爾維亞、泰國和突尼斯等較小的美國出口國,這些國家暗示有機會進行進一步談判,同時警告稱,任何報復措施都將遭到同樣的回應。
 
川普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發布給日本和韓國的信中表示:“如果你們出於任何原因決定提高關稅,那麼無論你們選擇提高多少,關稅都將加到我們徵收的 25%上 ”上調關稅將於8月1日生效,值得注意的是,該措施不會與先前宣布的汽車、鋼鐵和鋁等行業關稅合併。
例如,這意味著日本汽車關稅將保持在 25%,而不是像川普的一些關稅那樣,在新的互惠稅率下從現有的 25% 汽車行業關稅攀升至 50%。今年四月,川普發動全球貿易戰,擾亂了金融市場,迫使政策制定者爭相保護本國經濟。此後,各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時間越來越緊迫。
 
川普週一簽署行政命令,將週三的談判截止日期延長至 8 月 1 日,貿易夥伴們又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當被問及最後期限是否確定時,川普表示:“我會說是確定的,但不是100%確定。如果他們打電話說我們想用不同的方式做某事,我們會接受。”川普與各國進行了數月的談判,希望避免他所威脅的大幅提高關稅,但談判結果令世界大部分國家都處於猜測之中。
 
對韓國的稅率與川普最初宣布的相同,對日本的稅率則比4月2日宣布的稅率高出1個百分點。一週後,他將所有所謂的互惠關稅上限設定為10%,直至週三。迄今為止,美國僅與英國和越南達成了兩項協議,華盛頓和北京已在6月就涵蓋關稅稅率的框架達成協議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總裁溫蒂卡特勒表示,川普對美國兩個最親密盟友的進口產品提高關稅令人遺憾,但談判仍有時間突破。「雖然這個消息令人失望,但這並不意味著比賽已經結束,」卡特勒說。
 
川普表示,美國將對突尼斯、馬來西亞和哈薩克斯坦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對南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徵收30%的關稅;對印尼徵收32%的關稅;對塞爾維亞和孟加拉國徵收35%的關稅;對柬埔寨和泰國徵收36%的關稅;對老撾關稅和緬甸徵收40%的關稅。日本首相石破茂週二表示,在避免川普最近提出的高達 35% 的關稅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韓國表示,計劃加強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並認為川普的最新計劃實際上延長了實施互惠關稅的寬限期。
 
該國工業部表示:“我們將在剩餘時間內加緊談判,以達成互利的結果,從而迅速解決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性。”南非總統拉馬福薩表示,鑑於77%的美國商品免關稅進入南非,美國徵收30%的關稅是不合理的。拉馬福薩的發言人表示,南非政府將繼續與美國接觸。

延伸閱讀:

一表看懂!亞洲國家對等關稅新舊差異 專家揭川普重稅用意

海峽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於當地時間7日陸續公布對多國的關稅信函,亞洲除了日本與南韓苦吞25%關稅之外,許多東南亞國家的稅率也紛紛揭曉。不過,台灣、新加坡與印度尚未收到信。專家指出,這波關稅信是「重演老戲碼」,先是放話威脅再延長期限來迫使對方更多讓步,此舉也造成白宮信譽問題,令外界質疑8月1日期限是否會再展延。

目前在亞洲方面,日本與南韓遭課25%關稅,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稅率分別為25%和32%,泰國為36%;至於寮國與緬甸則均為40%。報導指出,令人意外的是柬埔寨。根據通知,柬埔寨輸美商品將被課36%關稅,大幅減少13個百分點,遠低於川普4月2日公布的49%。

海峽時報報導指出,對於已收函和未收函國家來說,川普這波關稅信傳達一項非常明確的訊息:對等關稅在8月1日正式生效前,各國還有3周時間談判並取得貿易協議。但是,川普難以預測的談判風格已經讓白宮產生信譽問題,令人質疑8月1日是否也會再度展延。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與國際商業專家芮恩希(William Alan Reinsch)描述,「這是重演老戲碼。明確表達威脅,然後延長期限,希望藉此達成協議」。芮恩希指出,這是試圖促使各國讓步,因為從美方立場而言,這些國家至今都讓得不夠多。芮恩希表示:「現在的問題是:若隨著8月1日接近仍未能達成協議,川普會再度延長暫緩期,或者再提高稅率,還是真的動手徵稅?」

路透:歐盟將近達成協議 不會接到川普關稅信

路透社引述部分歐盟消息人士披露,歐盟將近與川普政府達成協議。3名知情人士今天說,歐盟在與川普政府達成的最終協議可能勉強接受美國對飛機及零件、部分醫療設備和烈酒徵收10%基準關稅。

2名消息人士也說,歐盟在研究一項安排,允許在美生產和出口汽車的歐盟汽車製造商,以低於目前25%的關稅引進更多歐洲車。這類安排將使在美國擁有大型工廠的德國車商受益。

歐盟執委會今晚向歐盟各國特使簡報指出,各歐盟成員國正面臨一項抉擇,看是要接受不平衡的協議,還是面臨更多不確定性。歐盟執委會也說,無法保證川普政府不會加徵關稅或要求更多讓步。目前歐盟出口的鋼鋁面臨美國50%關稅,汽車和汽車零件面臨25%關稅,其他多數產品面臨10%關稅。美國也正考慮對藥品和半導體加徵關稅。

李桐豪:我政府應已知關稅不低

曾任立委的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李桐豪認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已經喊話台灣趕緊談判,表示我方政府應已知稅率不低;以越南情況推測,除非台灣讓美國進口零關稅,否則台灣出口至美國被課稅稅率可能超過20%。

據「法新社」6日報導,貝森特當天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說,若台灣、歐盟等美國貿易夥伴沒有和華府達成貿易協議,輸美商品關稅稅率將回到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的關稅水準,這些關稅將在8月1日生效。

「美國財政部長喊話台灣趕緊談判關稅!」李桐豪指出,由此訊息可知,台灣政府應該已經知道美方要求的關稅稅率並不低,而且美國另外可能還要求完全開放台灣的市場,特別是汽車、農產品、保健品等,美方可能的要求讓賴清德政府無論是政治或經濟面都承擔不了。

李桐豪分析,以越南與美方關稅協議推測,美方進口與出口稅率應有20%差距,目前台灣從美國平均進口稅率6.5%,除非台灣把從美國進口的關稅稅率降為0%,台灣被美國課關稅的稅率就算是超過20%亦非不可能。

施俊吉:美豬、美牛、美車恐成觸礁關鍵

行政院前副院長施俊吉推測,台灣未能與美方達成貿易協議,兩個可能原因包括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及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

美國對等關稅90天寬限期預計於7月9日到期,川普日前預告美東時間7日中午(台灣時間8日凌晨)將陸續針對未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起寄出關稅通知函,決定未來的關稅稅率,並表示,沒有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恐回到「解放日」的高關稅稅率。

由於台美目前談判進展未明,施俊吉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因未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等著收「美國關稅通知書」,他推測台美談判觸礁有兩個可能原因。第一、我方不願意撤銷對美豬、美牛的非關稅壁壘,例如含豬肉原料的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都必須標示豬肉的原產地。他續指,第二、我方不願意大幅調降對美國汽車的進口關稅,而擬以降低汽車貨物稅作為補償,但遭美方拒絕。

施俊吉認為,第一項堅持是怕「左膠」作祟,政府害怕出現以食安為名的社會抗議風潮。第二項堅持則是為了繼續保護國產車,因為如果降美車關稅,美車的相對價格會下降,國產車將面臨嚴重的競爭;如果降的是汽車貨物稅,則所有的車之相對價格維持不變,國產車不用面對激烈的美車競爭,但政府的財稅收入會大幅減少。施俊吉直言,假使果真如此,政府的堅持將使「左膠」和國產車得意,犧牲的是其他會被美國課徵高關稅的產業、廠商及其就業人口。這樣是否公平?

相關新聞

美國人工智慧晶片大廠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接受CNN專訪時表示,美國應該「降低對其他國家的依賴」,並將科技製造業遷回國內。此外,...
大陸海關總署14日公布最新外貿成績單顯示,在搶出口效應仍存等背景下,以美元計價的6月份出口與進口年增速均優於市場預期。值得注意的是,...
《F1》電影票房奏捷,目前全球票房已累積超過四億美元,對已上年紀的布萊德彼特及品牌賽車來說無疑是一枚興奮劑,他們還未過氣,不,他們尚在巔峰...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專業預測人士的季度調查,與三個月前相比,經濟學家們現在預計經濟增長和就業創造將更強,衰退風險更低,通貨膨脹也將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