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的農業政策 農地汙染成黑數

日昨聯合報報導農地回填焚化爐渣問題,年初也曾報導過農地汙染新聞,當時環團表示「農田埋廢棄物黑數嚴重」。

其實,這是陳年問題,在網站輸入「農地汙染」四字,顯示農地回填各種廢棄物全省氾濫,基於兩大原因,更有擴大趨勢。

一是當前已無農業與農地政策。民國八十九年修正農業發展條例後,農地開放自由買賣,改變長久以來農地農有農用政策,這是李故總統的堅持,當時引發重大爭議,農委會主委彭作奎因而請辭。因為理論上雖仍限制農地農用,實際上許多非農民買進農地未必農用,則是不爭事實。至於違規使用,永遠是個謎或不敢碰觸的問題。

早年強調農業要兼顧「生活、生產與生態」三生合一,如今選票至上,農業政策如失根的浮萍,只有補助再補助的撒錢方案,農委會年度半數預算五百億用在老農津貼,同時不斷加碼補助天旱或豪雨農損,不愁沒有選票,至於農業永續經營,那是後代子孫問題。如今看得到遍地開花的農地變更或違規使用,看不到的填埋各種廢棄物就成為黑數。

二為公有土地成為傾倒廢棄物主要去處。依據內政部統計,迄一○九年底公有土地面積二二八萬餘公頃,占全國已登記土地面積百分之六十五。其中國有土地占絕大多數,遍布山川海邊,管理機關鞭長莫及,被發現回填廢棄物,只是冰山一角。至於私有土地回填廢棄物牟利,更難查處。

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積極發展綠能,但缺乏統整性考量,太陽能發電與農業爭地,風力發電關涉漁業權問題,漁電共生關乎漁民生計,這些問題至今未決。農委會盤算的,恐怕還是撒錢而已,無能創造農民、開發商、政府與農地永續四贏之局。至於處理農地汙染問題,恐非農委會當務之急,也會影響選票,陳吉仲主委官癮還沒當夠呢!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