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向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背景說明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活動照片

  •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相關文章

《日經》報導,2021年以來,過度依賴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斷被指出,但世界至今仍無法扭轉。未來全世界對尖端半導體的需求量是現在不可比擬的。但現在採購地基本上仍局限於台灣,供應鏈的扭曲局面今後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很大。世界各國需要對「台灣風險」的增加提高防備意識。

諾獎得主天野浩接受《日經》評論員中山淳史專訪指出,日本半導體的機會來了,台積電此前決定在日本建首座半導體工廠,要想讓低迷的日本半導體産業重新復甦,日本能做的只有吸引實力雄厚的海外企業在國內建廠嗎?日本運用此前在研發方面積累的經驗,通過自力更生能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編按:《日經》報導,日本要對半導體等重要物資供應鏈提供支援,日本政府將新設對構建供應鏈提供財政支援的制度。為了維持社會和經濟活動不可或缺的物品加強日本國內採購,把半導體和醫藥品指定為支援對象,支持企業進行研究開發。

《日經》報導,日本支援企業在國內建設尖端半導體工廠的補貼條件,日本政府將要求企業方面持續生産10年左右。以長期生産為條件,來確保半導體的日本國內供應。此舉還有助於穩定確保就業機會。

編按:德國新總理蕭茲施政藍圖著重半導體合作,試圖緩解晶片供應鏈缺口 ,新政府準備拿出鉅額補貼,招攬各國半導體業者設廠,經濟部長哈柏克強調有必要推動在地製造,以達成歐洲自給自足。

日本政府將設立新的補貼,用來支援日本國內半導體工廠更新等。由於日本國內很多工廠老化,日本政府將為工廠引進最新製造設備和防火防災補貼部分費用。這項補貼不同於給台積電在熊本縣建設的尖端半導體工廠等提供的補貼,是支持通用半導體現有工廠的改建,以確保日本國內的産能。

據《日經》報導,日本半導體産業具有隨著作為最終需求方的家電企業,如汽車、電子、IT相關已分散到全球。結合需求方的動向開發産品、在新市場掌握主導權,將成為日本半導體産業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獲勝的條件。

《日經》報導,Rorze分散生産的措施之一是充分利用中國大陸的子公司。將在中國大陸的子公司設置小型無塵車間,對於已在越南完成一定程度組裝的設備,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最終組裝和微調。計劃首先使現有設備實現滿負荷運轉,測試能否啟動正式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