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向

台灣服務業早已佔GDP的七成,但是服務業對於經濟成長的產值,仍然比不上工業,同時陷入長工時低工資困境。隨著全球化競爭與挑戰日益增加,新興商業模式崛起,政府應思考鬆綁法規,推動服務業研發創新、利用製造業優勢將製造業服務化、以及結合科技等方式,對服務業升級提出解方。

背景說明

台灣經濟發展,在高瞻遠矚的前輩技術官僚擘劃下,於80年代至90年代躋身全球產業鏈,奠定資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惟2000年之後,因未能成功轉型,以致經濟競爭力下滑。台灣如何在全球競爭日趨激烈,科技進步驅動產業快速變動的趨勢下,奠基於代工強國的基礎上,讓經濟再次起飛?政府的責任是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改善兩岸關係;企業則應改變思維和營運模式,因應時代浪潮。

活動照片

  •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數位建設座談─王雲

  •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劉克振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王伯元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游直翰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數位建設座談─周延鵬執行長

  •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數位建設座談─施振榮董事長

  •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數位建設座談─曾銘宗立委

  •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數位建設座談─陳添枝教授

相關文章

據勞保局統計2024年核定支付的行業別,以製造業與批發及零售業等為多 ,而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與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再次之。有學者直言, 雖然去年受惠於AI、高科技出口景氣燈號亮出多次紅燈,但部分如傳產等仍十分掙扎,更擔心會面臨長期不景氣。

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千億美元,和碩集團董事長、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童子賢昨天表示,站在他個人私心的立場,還是希望台積電多投資台灣,政府也必須反躬自省,我國是否有足夠的人力、電力與其他條件,可以讓台積電放手一搏。

在美國總統 川普 的見證下,台積電董事長 魏哲家 3日在白宮宣布,台積電增加投資1000億美元,不但規劃建造3座晶圓廠,還會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經濟部長郭智輝4日表示,美國第一廠僅有4奈米製程,而第二廠今年也才要開始生產,不是那麼快就可以開始進行,「我保證2奈米跟1.6奈米,明年不會到美國生產。」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點名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生意,直言「如果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台積電聞言今(14)跌破季線,下挫2%。 楊應超指出,台積電技術第一名,但在其他方面包含對地緣政治的處理、對老外文化及談判技巧都要多改善,弄不好就被整碗捧去,「我覺得蠻擔心」。

台灣的勞動市場出現兩個嚴重問題:一是缺工日漸惡化,預估再過五年可能缺口高達四十萬人;二是低薪問題,尤其青年低薪,也隨著時間愈趨下流。這兩個問題既關係著經濟發展,更影響社會安全,已經到了不容再忽視的地步。

遠見雜誌於去年底做了一項亞洲五地(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十八歲以上華人民眾的民心動態調查,想了解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看法,以及五地間對彼此在政經社會發展上的見解。其中台灣被普遍讚揚,認為社會進步指數高,但對台灣 年輕人 的表現,給分都不高,因為台灣年輕人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不高。

川普在就職演說裡針對汽車產業,承諾讓美國再次成為汽車生產大國; 國內汽車零組件相關產業已經做好應變準備,認為與美國車廠間的生意不受影響,鋼鐵業更是正面看待產業景氣前景,義联集團創辦人林義守直言,川普執政對鋼鐵業具有正面幫助。

財政部昨(9)日公布去年台灣對美國出口1,113.7億美元,對美出超648.8億美元,出口值、出超規模雙創新高,推升對美出口占比上升至23.4%,也寫下24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