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規劃追蹤

金融海嘯之後,各國央行開啟超級貨幣寬鬆的政策,讓債務規模空前膨脹,加上疫情後時代,金融政策失靈,財政負擔加大,各國都面臨債台高築的窘境,如何解決國家財政問題是全球共通的課題。

背景說明

近年來政府財政惡化嚴重,首先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也就是租稅負擔,從80年以後就只有12%左右,較其他國家偏低。其次是未償債餘額不斷增加,根據統計,2016年中央政府舉債1,439億元,其中730億元用來還債,2016未償長債達5兆3,721億元,若加上短期借款1,430億元,中央政府未償還長短債合計為5兆5,150億元,平均每人背負23.4萬元的債務,這個數字還沒有把18兆潛在負債計入,顯示國家財政的脆弱。

政府提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以及紓困振興方案等,經費皆以特別預算編列。這筆龐大公共建設支出若加上後續經費、地方配合款、和未來一定會面臨的追加預算,總支出極可能破兆。在政府財政困窘之際,有必要嚴格監督,以免債留子孫,甚至進一步拖垮國家經濟發展。

 

活動照片

  • 2012成大財政論壇

    2012成大財政論壇

  • 王健壯

    王健壯

  • 李俊俋

    李俊俋

  • 江啟臣

    江啟臣

  • 林濁水

    林濁水

  • 黃秀端

    黃秀端

  • 羅傳賢

    羅傳賢

  • 朱雲漢

    朱雲漢

相關文章

 科法斯1月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3%,4月調高至3.3%,6月維持3.3%的預估不變。科法斯並分析指出,台灣經濟面對五大風險,包括兩岸政治關係、兩岸經濟關係、對大陸直接投資下降、長期經濟挑戰及能源安全問題。科法斯北亞區經濟學家譚俊譽(Junyu TAN)表示,今年以來,台灣經濟內需平穩且外銷回溫,整體呈現由「外冷內溫」轉化為「內外皆溫」的格局。

國發會近日正投入四年國家發展計畫(2025~2028年)的規劃, 主委劉鏡清日前表示,希望藉由四年計畫,讓台灣在發展半導體及人工智慧(AI)的同時,也兼顧產業發展的平衡,這項四年計畫將會以平衡產業發展為目標。 劉主委雖到任不久,但已然掌握國發會的核心工作。

本國銀行最賺錢時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開三大要求。金管會25日舉行銀行總經理會議,是彭金隆上任後首次與所有國銀總經理面對面,他在會中提三大期待,一是現在為國銀獲利及經營體質「最好的時期」,應要晴天儲糧、強化資本;二是推動普惠金融,三是金融防詐。

台灣半導體優勢不斷吸引全球半導體大廠來台投資。繼美商輝達和超微宣布來台設立研發中心後,同樣是美系,且居全球半導體蝕刻設備龍頭柯林研發也計畫在台成立研發中心。 三個隱憂仍是關注重點:一、國際上仍關注半導體過度集中台灣的風險疑慮,二、台灣能源政策所引發的缺電問題,以及綠電遠遠不足,是國內外企業共同在意的問題,三、人才爭奪戰必不可免。

 因應主權AI興起,國科會主委吳誠文24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將推關鍵應用系統「國產化」。台灣有領先世界的半導體技術,但服務國際大廠相對可惜,台灣應該發展自己的應用系統,不僅是下個階段的機會,也能固守資安與國安。

 他強調,將重點培育國內系統研發人員,同時點出「無人機」和「醫療照護」兩大機會,台灣若明確定義出應用需求,龐大的市場就會浮現,產業就會抓住機會投資發展。台灣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在國際上大鳴大放,但半導體除服務國際大廠,...

「 房租 與 通膨 之間正在呈現相互螺旋上升」,對於 房市 火熱以及 電價 上漲對 CPI 的影響,參與國泰金產學團隊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24日在國泰金所舉辦的 景氣 展望發表會上,宣布調升今年CPI從1.9%增至2.1%,主要納入電價上漲傳遞效果,以及房租、醫療費用與食物類增加,直指「台灣今年要面對通膨課題」。

徐之強引用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上周說的話,直指房租增加對今年通膨影響值得關注,「房租與通膨之間正在呈現相互螺旋上升」,...

財劃法 的修正詭譎多變,「斗然而來,戛然而止。」

距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於6月5日浩浩蕩蕩地召開了第一次初步審查會與第一次公聽會後,不過兩周的時間,財委會全體委員會議於6月19日表決,通過國民與民眾兩黨委員臨時提案,建請財政部在第二會期開議(9月22日)前,提出財劃法修正草案於立法院審議。至於目前的20件修正提案,決議:「另擇期繼續審查」。換言之,本會期財劃法修正的討論已經結束,進度在原地踏步。

...

最快明年修法,新建物將須取得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

 為落實2050年淨零目標,內政部規劃建築減碳「公有先行」,全台民間建物也開始得繃緊神經。內政部20日表示,已完成建築部門淨零措施,將在2026年提前達成公有新建物,須全面取得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1+級),未來也會全面觸及到民間的新建物。

 國土署進一步表示,最快明年提出修法草案,儘速依建築法規強制實施。

 總統賴清德就職滿月時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