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

社會政策及福利,攸關人民的福祉、生活,甚至生存,針對社會問題的預防及解決來規劃相對應政策及福利,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你我應長期關注的議題。其中,「人口」是國家的基本組成,我國與其他先進國家都面臨高齡化及少子女化的趨勢,不僅衝擊經濟,影響國家發展,更被視為國安危機,影響每一國民的未來,沒有人能置身事外。面對日益嚴峻地衝擊,政府如何制定有效政策,讓百姓安居樂業、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實在是大栽問,需要你我一起長期關注與參與!

背景說明

人口的質與量和一國之經濟、社會、國防、環境、教育、勞動、衛生、民生…等發展,息息相關。因此「人口政策」為一國之基本政策。少子化、高齡化及在人口遷移上的明顯變化,且速度之快,正是我國現所面臨的趨勢及問題,影響每一個居民。政策的因應,如今已面臨「今天不做,明天就會來不及」的窘境,急迫性不容忽視。

(一)   少子化:出生率下滑、高胎次新生兒性別男性大過女性、婚姻與生育率均持續下降;

(二)   高齡化:高齡化速度加快、扶老比持續增加、老化指數(老幼人口比)日益成長;

(三)   移  民:移出人口:數量不大(約一~三萬人),以美加比例為高。移入人口:1) 經濟性移入人口:以教師、商務人員、工程師、傳教士為主;2) 非經濟性移入人口:以結婚因素移入者為多數,但逐年下降;3) 外籍勞工、看護:逐年增加。

我國人口政策相關單位:

由於 99 年生育率降至 0.89 人,使我國列入全球生育率最低國家中,少子化成為國安危機。基此,100 年將原隸屬內政部之人口政策委員會,提升層級為「行政院人口政策會報」,行政院副院長為召集人,由內政部負責幕僚工作。為加強該會報政策協調功能,103 年起改由國發會擔任幕僚;鑒於人口、人力與人才議題息息相關,104 年起,整併「行政院人口政策會報」與「行政院人才政策會報」為「行政院人口及人才政策會報」,以強化政策統整,讓政策規劃能更全面。 103 年起國發會除為人口人才會報之幕僚外,修訂人口綱領與人口白皮書皆改由國發會辦理;內政部則負責彙整相關部會人口白皮書年度執行情形,同時落實該部主政之人口政策。

我國人口政策建構及沿革:

人口政策的擬訂過程由找出並確認完整問題、規劃相對應之政策行動、並依法定程序使政策合法化後交由相關機關執行,最後則監測政策執行結果與評估政策績效。在民國 50~70 年代政策以訂定人口政策綱領,緩和人口成長為主軸;民國 80~90 年代以少子高齡同步因應,移民政策也漸轉積極;近代則修訂了人口政策綱領與人口政策白皮書。

根據國發會資料,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20%。人口紅利也將於2028年結束。現在約4位工作年齡人口負擔1位老年人口,到2040年則每2位工作年齡人口負擔1位老年人口。參考內政部戶政司人口數據發現,台灣人口長期呈現下跌趨勢,2020人口首度呈現負成長,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2021年出生人數更創下歷年來新低生育率於全球排名墊底。台灣逐漸形成新生兒少高齡人口多的倒金字塔人口結構,長期攸關國家競爭力與產業發展,影響層面廣大且深遠,影響每一國民的未來,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政府固然責無旁貸,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我們每個人面對人口結構改變所造成的蝴蝶效應,也應投入心力關心這國家級的危機!

資訊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官網、人口政策白皮書(102.07.12)、內政部官網、「我國人口政策運作過程之評析與國際比較」作者:黃淑婷(國發會稽核)

活動照片

  • 2009 映像公與義紀錄片徵選  李惠仁 睜開左眼

    2009 映像公與義紀錄片徵選 李惠仁 睜開左眼

  • 2020 走入地方 訪問苑裡掀海風

    2020 走入地方 訪問苑裡掀海風

相關文章

问题一:据周策纵《五四运动史》载,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之时,正值袁世凯帝制运动期间,当时虽有“临时约法”规定对言论、出版、结社等的自由,但实际上袁世凯及其所控制的国会利用各种立法对此打压得很厉害,报刊数目有很大缩减,章士钊1914年创办的以政论为主的《甲寅》杂志就在该年被查禁,作为前《甲寅》的编辑,陈独秀怎样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申请创办《青年》,有没有收到当时主管出版机构的刁难?《青年》的撰稿人都有哪些?办刊的费用来源?...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位有成就的學者,我也必須跟各位坦白,我為了要來做這場演講,在所裡碰到剛從美國讀完博士回來的同事,因為他們剛離開博士生的階段,比較有一些自己較獨特的想法,我就問他:「如果你講這個問題,準備要貢獻什麼?」結合了他們的意見,共同醞釀了今天的演講內容,因此這裡面不全是我一個人的觀點。雖然我的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都出版了,但不表示我就是一個成功的研究生,因為我也總還有其他方面仍是懵懵懂懂。我的碩士論文是二十年前時報出版公司出版的,...

十多年來,台灣的自然環境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從賀伯颱風、九二一震災,到最近的艾莉颱風,在在都重創這塊土地,旱澇頻仍,降雨頻破紀錄,年復一年,土石流的發生成了常態,家園破碎,崩坍的山林,潰堤的河川,不容已不同拖怠。重新省思台灣的山林政策,也就成為當前最迫切的課題之一。

為此,行政院決定大力推動國土復育方案,並研擬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積極推動其立法,但正因為國土復育方案與條例牽涉不同部會,影響大量人民生計權益,尤其是山居與原住民同胞,...

時報文教基金會所發起主辦,但是獲得內政部,交通部,環保署,經建會,水利署等單位的全力參與,包括行政院長,幾乎所有政府裡與國土規劃政策擬定與執行相關的首長都參與論文報告或是擔任與談人,與參加的民間團體及學者有直接的互動,同時因為首長出席,我看到各部會的局處主管也都坐在台下當學員。

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能夠邀請到平常很難得可以見到到面的這些官員,同時可以在一個公開與正式的場合說明理念,並且接受學者與民眾的檢視,...

「夢想不是口號,也是付諸行動的具體目標。」第二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公布得獎名單,朱學恆個人囊括一二五萬資助金及圓夢學堂,張平宜獨得一七五萬元一圓創校夢。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感性說,得獎者展現的生命力,給社會更多奮鬥的力量。

生產蘇格蘭威士忌知名品牌Johnnie Walker的帝亞吉歐公司,和時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第二屆i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歷經五個月評選,從八○三件中選出五位,...

剛當選中研院院士的中研院史語所所長王汎森,被問到「怎麼讀書」,隨口就答:「讀書靠興趣,有興趣才會有持續的努力。」

他補充,但所謂興趣,不是說什麼都有興趣,變成「太多興趣而無所依歸」,而是指發掘問題、追求答案的興趣。

十五、六世紀以來,東方和西方都發生巨大變動,影響各自後來的發展及差異,王汎森關注這個問題,希望從思想、學術、文化角度切入,尋找中國在這四、五百年中的發展,這是他的興趣,也成了他一生努力的目標。...

農委會林務局與時報文教基金會一同策劃了一系列的台灣生態旅遊活動,以森林之美的奧萬大林區展開新森活運動的首部曲,在時報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聖芬、林務局長黃裕星、林業處長賴建興及Lonely Planet旅遊作者Rebert Storey(左至右)一同參與下啟動 。

台灣之所以成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主要是她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島面積57%面積都是森林覆蓋,而2002年為聯合國「國際生態旅遊年」,擁有豐富森林生態資源的台灣,...

八場演講所規劃的子題依序分別為:

一、人與自然觀點(人在自然之中的定位);

二、科學與知識:科學史(中西科學知識發展)

三、世界音樂對話錄:音樂、儀式、劇場;

四、身體關心:當代藝術的體現;

五、教育:當代教育思潮與各國教育改革;

六、社會經濟史:封建社會進入市民社會;

七、全球倫理與儒學的現代化;

八、語言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