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影音媒體取代文字佔據我們的生活 你還記得最近讀的一本書是什麼嗎? 或許影像聲音可以衝擊視覺感官,卻沒辦法取代書本中一字一句帶來的心靈衝撞與震撼 ,讓我們一起慢下來,梳理這塊土地上的歷史與人文精神吧!

背景說明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文化根基」則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活動照片

  •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2022 Podcast 訪問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

  •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2022 與坪林國中至兩廳院導覽參訪

  •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2012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新美國大學典範」

  •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2019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王汎森院士「從近代中國反思現今社會」

  •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2021 網路時代下文化衝擊與蛻變 研討會大合照

  •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2011 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 設立白先勇書架

相關文章

本月底即將舉辦的「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將邀請曾」主導「日本經濟新聞」(NIKKEI)收購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FT)的靈魂人物、日經常務董事荒川大祐一同參與,這位媒體前輩率先接受聯合報獨家專訪,直言生成式AI在全球掀起浪潮,不只內容產製速度讓新聞業備受挑戰,但數AI究竟是新聞業的殺手還是救星? 「誰都無法預測十年後會發生什麼事。」

官方香港電台節目「鏗鏘集」前編導蔡玉玲三年多前製作元朗「721」襲擊事件調查報導,被法院判進行車牌查冊時作出虛假陳述罪成。蔡不服上訴,終審法院昨天裁定她上訴得直,撤銷各項定罪。蔡玉玲步出終審法院時面帶笑容,她認為判決清晰表明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受憲法保障,希望業界不要被事件嚇怕,及日後在新聞調查報導時有所顧慮。

中天新聞台 2020 年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不予換發衛星電視執照,中天提起行政訴訟,纏訟2年多,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日宣判中天勝訴,撤銷 NCC 不予換照的處分,全案可上訴。 法務部長蔡清祥11日在立法院面對藍委質詢表態「這種情形確實不多見。」

金鐘主持人黃子佼怒控《天下雜誌》將其專欄內容大幅刪減、改標,除了道出無奈心情:「純粹覺得自己的心意被浪費了」,也決定辭退專欄作家一職,對於《天下雜誌》發出聲明道歉,他心意已決表示「好聚好散兩不相絆」 。

5 月 3 日是聯合國設立「世界新聞自由日」,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於同日發布 《 2023 新聞自由指數》 報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表示,全球的新聞自由正在遭受攻擊,記者人身自由、假消息、對記者與新聞組織的騷擾等,都在全球上演,呼籲各國需正視這個問題。

去年鏡電視創辦人裴偉被報導,透過總統府、行政院高層關係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施壓通過執照審查,引發軒然大波。16日傳出北檢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列為《貪汙治罪條例》、瀆職罪被告,指派檢肅黑金專股檢察官分「他字案」偵辦中。

台大於2018年選出管中閔擔任校長,遭到教育部阻攔,引發社會「拔管」爭議。前台大校長管中閔13日於新書《大學的脊梁》,紀錄當年的心路歷程,直言受到政府各部門攻擊,此書盼記錄政府侵害大學學術的歷史,留給後世一個警惕。管中閔說:「希望我是受政治迫害的最後一人!」

媒體議價議題受外界關注,Google八日宣布為台灣新聞業者量身打造的「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未來三年內將挹注新台幣3億元協助新聞產業。對此,數位部表示,樂見Google提出數位轉型共榮方案,數位部也支持新聞有價,同時盼望其他大型跨境數位平台跟進仿效;媒體協會則表示尊重,並希望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