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我國首批20萬劑AZ疫苗,上午10時25分搭乘韓國航空KE-691班機運抵台灣桃園機場。AZ疫苗至成本低廉,價格親民,且運輸過程不用特殊冷鏈,但這隻疫苗其實是將把不會造成人體致病的猴子腺病毒打入體內,在正式施打前,請先看一看問題總整理。

抗疫期進入疫苗階段,許多歐美國家開始期待儘早恢復商業活動,他們仰賴的就是疫苗護照。而歐盟各國近期達成共識,可望在夏天旅遊旺季來臨前,引進疫苗護照,讓其公民證明已經接種疫苗,用於出國旅行、進入餐廳和酒吧等場所,但公衛專家與醫生皆對疫苗護照持反對態度。

首批新冠肺炎疫苗將抵台。桃園機場公司今天表示,仍在會勘相關作業程序,將以專案方式處理,原則上疫苗下機後直接進行機邊驗放、運送,以縮短作業時間,細節仍可能調整。

新冠肺炎疫情波峰迭現,傳染率再度升高,多國恢復封禁措施,不僅使全球經濟產值空前下降、貧窮人數飆升,金融業也正在醞釀一場無聲的危機,可能持續傷害未來幾年的經濟復甦展望。

新冠肺炎傳播不止,截至20日,全球染疫人數突破1.1億位、超過244萬人病逝。隨著越來越多疫苗問世、開打,全世界都將防疫目光投注於此——國際與台灣的疫苗接種進度,又分別有哪些進展?

根據《BBC》報導,韓國國務總理丁世均(Chung Sye-kyun)在訪談中表示,預計韓國9月底前可以為70%人口施打疫苗,達成群體免疫。「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但我相信是可能的。」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美國亞裔社群面臨層出不窮的種族歧視及暴力,加州舊金山近日頻傳華裔老人遭到攻擊,眾多亞裔影星呼籲大眾重視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暴力並開價懸賞兇手,引發眾議。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等人帶領的研究團隊,今天舉行防疫科學線上直播,解析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最新國際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