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疫情爆發1年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天表示,若要避免類似情況再上演,各國必須公開透明、分享訊息,在疫情初期就給予國際專家取得資訊權限,但這些中國至今都尚未做到。

台灣即將開始接種AZ新冠疫苗,歐洲多國傳出醫護接種後出現副作用必須請假的消息,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刊出文章評論AZ疫苗是「沒人要的疫苗」,指出醫護人員拒絕接種AZ疫苗已經成為德國嚴重的社會問題。

《路透》報導,七國集團(G7)領導人19日尋求展望新冠大流行後的前景,通過自由貿易重建其遭受重創的經濟,並對抗中國的“非市場導向”政策。七國集團的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近一半。

我國將採購多少新冠疫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又給了新數據,「最多可上看四千五百萬劑」;台灣首批新冠疫苗最快三月抵達,應該是AZ疫苗,但此疫苗有效率約六成,副作用比率較高,國外出現拒打風潮,對此,陳時中強調,國人擁有選擇疫苗權利,但因不喜歡某一廠牌疫苗,而為錯過原先接種時間點,下一波可能得等上很久。

G7領導人在視頻會議上將承諾提供給“全球新冠疫苗獲取機制”的資金提高至75億美元,但各國在以何種速度分享疫苗的問題上仍存在分歧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研究報告指出,約有兩成出差從此流失,約兩成勞工今後將變成固定在家遠距上班,工作型態驟變導致飯店旅館業、餐廳、市中心區商店,就業機會驟減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未歇,各國持續抗疫。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6日11時(台灣16日晚間7時),全球至少240萬8243人死於武漢肺炎,至少1億907萬4730人感染。正在對抗新一波變種病毒疫情的英國才剛達成1500萬染疫風險最高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的「重大里程碑」,準備展開下一階段接種計畫。然而,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英國又發現武漢肺炎新變種病毒株,且有一組令人憂心的突變,目前已在10國傳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證實,透過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取得廿幾萬劑AZ(AstraZeneca)疫苗,如果二月底到貨,三月就可接種。不過,南非卻以該疫苗對南非變種病毒的保護力不足而暫停該疫苗接種計畫,國內專家預估台灣民眾接種AZ疫苗的效果可能也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