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編者按: 新冠疫情造成許多人生活改變,經濟的壓力又或是戶外娛樂活動停擺,根據國外報導,家庭受虐施報案例在此期間不斷攀升。社會安全網將是未來防止兒童受虐與家庭暴力的一個防護,行政院29日拍板增加預算,將針對精神疾病、毒品的社會安全漏洞進行補強。

全球新增1.2億貧窮人口!超過1/5的5歲以下孩童發育不良;影響12.5億學生就學;危及16億人的工作;發展中國家債務顯著上升,這些人都是「新冠災民」。

民調顯示,近5成民眾不滿意蔡政府的紓困政策!民眾黨29日公布委託趨勢民調公司施作的民調,有高達45.1%受訪民眾表示收入減少,且紓困政策的不滿意度高達48.6%。民眾黨呼籲,6月失業率高達4.8%,而7月疫情警戒持續,失業率恐怕將更嚴重,政府應放寬紓困門檻,並排富普發現金。

隨著國外陸續解封,不少國家朝「完全常態化」邁進,推出疫苗護照便民,在公共場合中使用,更希望早日開放遊客入境旅行。外界關心,台灣是否也會比照辦理?衛福部長陳時中今天鬆口說,中央有積極在做,但不考慮把疫苗接種跟通關權利掛勾。

台灣在去年成功守住新冠疫情的侵襲,成為全球防疫模範生,卻在5月開始接連爆出確診病例,引起國際關注。彭博社最近分析台灣的防疫究竟哪個環節出了錯誤,竟發現台灣即使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疫情空窗期,卻並未抓住機會好好防疫,這一切都源自於台灣的「自滿心態」。

傳染力更強的Delta新冠變種病毒肆虐,導致全球新增的確診病例數為兩個月來最多,也打亂各國政府的防疫步調,不僅美國、英國、以色列等疫苗接種率高的國家確診病例激增,東南亞也成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地區。

編者按: 高端疫苗日前通過EUA,卻被媒體指出,送給食藥署審查的批號中卻發現 50L 中有 2 批次抗原稍高,被質疑若未來要量產,高端是否有能力處理不良率的問題。到底疫苗為什麼會有不良率,讓專家替你我一次解答。

疫情降溫,行政院近日展開產業振興方案規畫,外傳今年發放的振興券不會低於去年的「三倍券」效益,且初步構想是紙本與數位振興券雙軌並行。對於26號起開始下降二級警戒,卻不解封,內需產業困境並未解決,全國商業總會主席賴正鎰呼籲,政府應及早規畫,至少每人發放5000元消費券,最好9月1日就能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