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多家日本媒體3日報導,日本將於4日火速向台灣提供124萬劑AZ疫苗,《朝日新聞》也透露,這只是第一批,後續還會多次分批提供,總數有可能達到1000萬劑。而之所以不借助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是因為希望能在短時間內送達台灣。

日本首相菅義偉2日晚在COVID-19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疫苗高峰會中宣布,追加捐巨款並承諾將捐疫苗給海外。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每日新聞二日報導,6月下旬直接提供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給台灣,但報導中並未提及數量。

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開發,全世界都如火如荼進行,其中資訊混雜難分,余紀忠文教基金會針對最基本的疫苗開發流程,到疫苗保護率與各大廠品疫苗比較,讓大家一次了解。防疫視同作戰,大家需一起齊心了解關心!

編按:《日經》報導,日本經團連新會長十倉雅合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媒體採訪,根據記者提問,十倉雅合回應當前局勢問題看法。並表示在供應鏈方面要力求穩定,一國獨行已不符合時代潮流。且在中美、中歐相競之下,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要以競爭與協調為關鍵詞進行應對。

歐盟的疫苗護照系統基礎設施6月1日將準備就緒,預定在7月正式啟動。歐盟執行委員會5月31日提議,應容許14天前完全接種過疫苗的民眾在歐盟國家之間旅遊時,不需接受病毒檢測和隔離。另外,在即將召開的G7會議上,英國首相強生呼籲應盡快對疫苗護照達成協議。

編按: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有人認為各國各自為政的疫苗接種工作將會戰勝全球疫情,這種想法是愚蠢的。抗疫是一場全球戰爭,富國應抓住機會打贏這場戰爭,他針對疫苗接種工作提出三點建議。

位於印度洋上的塞席爾,是一個位於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馬爾地夫之間的島國。在新冠疫情席捲世界之後,塞席爾在國際媒體的曝光率卻意外大為提升,因為塞席爾到目前為止仍保有「新冠疫苗接種率全球最高」的榮銜,根據群體免疫的理論,超過71%國民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塞席爾,應該早已脫離了新冠病毒的魔掌。可惜結果卻事與願違,全國不到10萬人口的塞席爾,進入5月後的每日確診數仍在數百乃至千人上下打轉,不但沒有一點「群體免疫」的跡象,甚至比起4月的疫情惡化許多。

越南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變種,似乎是印度和英國變種的混合,可以通過空氣迅速傳播。越南衛生部長阮清龍(Nguyen Thanh Long)周六(5月29日)稱,最新的突變「非常危險」。病毒一直在變異,大多數變異是無關緊要的,但有的變異會讓病毒更具傳染性。自2020年1月首次發現新冠病毒以來,已檢測到數千個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