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編者按: 全球疫苗荒、各種新冠疫苗效力又不相同的情況下,部分國家與醫師同意或建議開放「混打疫苗」,但對此衛福部專家會議日前已拍板否決,但防疫專家指出,新冠肺炎疫苗混打在台灣是不得已也是必然趨勢,中央應該要盡快制訂因應疫苗混打的策略。而德國政府也證實,已在4月份接種AZ疫苗的總理梅克爾,前幾天接種的第二劑正是莫德納疫苗。

編者按: 台灣因疫苗短缺,使得接種順序爭議不斷,各界要求施打的新增對象接踵而至,使得第7類優先順位適用對象不斷擴充,疫苗更顯得匱乏,對排序較後的人來說,眼看施打日遙遙無期,相對剝奪感增加。台北市市長柯文哲21日也建議,疫苗應該要「按年齡打」,區分類別或職業只是徒增困擾。

面對北市士林區某長照機構、北農爆發群聚感染,台北市長柯文哲21日宣布未來施打疫苗策略,就是對養護之家、洗腎機構,甚至還有遊民,都要全部先打疫苗。針對遊民部分,北市社會局22日表示,目前正在造冊階段,粗估大約有700人左右符合資格。

編者按: 行政院自5月19日推出「簡訊實聯制」,由民眾用手機掃描店家的QRCode,即會直接發送簡訊到1922,即可完成實聯制,而不用另外填寫資料。然而,民眾每傳送一則實聯制簡訊,其實都是在揭露自己「在什麼時間、出現在什麼地點」的個人隱私。而台中地方法院法官張淵森近日撰文質疑,有刑警濫用實聯制資訊逮捕嫌犯,將相關資訊使用於防疫之外目的,使得該爭議又浮出檯面。

藍濤亞洲總裁兼東海大學智慧轉型中心執行長黃齊元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把焦點放在本土化,而非國際化,政府努力打造國家隊,滿足國內市場,卻缺乏成為亞洲樞紐的願景。

北農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累計45人確診,針對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群聚事件,為避免疫情影響農產供應,將對員工及承銷商共4000多人做快篩,且24日凌晨起須快篩為陰性,才能進入台北第一、第二批發市場進行交易。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今年二到五月護理人員執業登記人數卻減少七九五人,比去年同期多了二五○人;這些曾帶著熱誠與使命在醫療前線作戰的戰士選擇提前離開戰場,主要是保護不足、心理協助不足、後援不足、補助不足等「四大不足」。

編者按: 五月中旬台灣新冠疫情延燒以來,已陸續收到美日捐贈的疫苗,相較於美日兩國捐贈的疫苗全數到貨,台灣採購的國際疫苗卻僅零星來台,甚至無法確定到貨時程,到底疫苗採購過程出了什麼問題?在變種變毒肆虐全球,各國開始超前部署取得追加疫苗時,台灣政府該如何取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