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改變人們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份影響將跟著我們多深?多遠?我們還有機會回到過去嗎?真正屬於這世代青年人的挑戰,或許才正要開始。

背景說明

2019年下半年開始,新冠肺炎延燒全球,我們從未想過有這麼一天,在科技醫療發達的今天,會被迫進行物理上的隔離;雖隨著疫苗研發與防疫政策的落實,各國在2021下半年開始逐步解封,但復原這場疾病大流行所造成傷害的漫漫長路,才正要開始。

疫情爆發以來,全人類的生活發生重大改變,在隔離政策實施下,生存、教育、經濟上的權利,都大受影響,這世代的青年,對網路的依賴更達到高峰。我們看見世界的變化,卻無法預測他將為未來埋下怎樣的火苗;改變與檢討,更顯刻不容緩。 不論如何,我們除了希望共同撐過這場全球危機,也希望展現韌性與反思,放慢腳步去檢視應國家長遠規劃,將劣勢化為優勢,再次出發。

活動照片

相關文章

編者按: 台灣衛福部食藥署公布,本周(7月17日)已完成專家審查會議,通過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權」(EUA)申請,允許專案製造,預計最快今年八月就能提供台灣20歲以上的民眾施打。高端是台灣首支在核准通過的本地自製新冠疫苗,第二款自製疫苗「聯亞」也在加速研發,但由於高端疫苗以「免疫橋接」取代第三期實驗,與多數國際主流疫苗方式不同,引起台灣輿論激烈辯論。

自從疫情提升為三級警戒後,環評都以線上會議舉辦,外界質疑數位落差影響民眾參與及發言權,且爭議案件應暫緩,留待實體審查較審慎。

編者按: 高端疫苗通過衛福部食藥署緊急授權許可(EUA)後,各方意見仍然持續。疫苗的施打措施與事前的數據收集,是政府跟廠商需要監督並把關的責任,到底八月開放施打前,要有甚麼準備,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20日在訪談中提出他的見解。

編者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高端疫苗已獲得衛福部核准專案製造,並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但審查過程並未公開,衛福部長陳時中對此事發言引發外界質疑,各黨齊聲呼籲應公開相關會議記錄。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今表示,相關審查都有嚴謹的紀錄,未來都會讓大家看到。

食藥署核准國產高端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過程未對外公開。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成大公衛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美霞表示,高端疫苗在審查EUA的過程並不符合公共衛生中「公共」與「民主」原則,「疫苗也應該要有民主問責的過程,缺少公眾對話就像黑箱作業,難以服人。」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今天宣布,慈濟基金會捐贈500萬劑德國BNT疫苗,21日上午已完成捐贈契約簽署,在公私協力合作下,順利達成階段性重大進展。慈濟基金會則表示,目標希望能與鴻海、台積電同時進貨,會朝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編者按: 台灣本土疫情趨緩,疫苗覆蓋率也超過二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指出,近期疫情以家庭群聚為主、年齡更有下降趨勢,會想辦法加速向年輕族群開放打疫苗。但看在專家眼中,長者或慢性病等高風險群仍應優先施打,若政府還沒施打完這些族群,便讓18歲以下青少年施打,這不是根據科學,而可能另有其他考量。

本土疫情趨緩,三級警戒遲未放鬆,行政院鬆口擬規畫再度發放振興券,但時程及金額等都仍屬未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一切都要先做準備,這周就會與地方政府討論鬆綁措施及相關業別,並重申7月26日「只是降級、不是解封」,完全清零可能性相對低,還是以控制疫情為前提去訂定下做相關指引,振興券是「時候到就會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