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環評惹議 環保署:該審就審沒有理由擺著不處理

自從疫情提升為三級警戒後,環評都以線上會議舉辦,外界質疑數位落差影響民眾參與及發言權,且爭議案件應暫緩,留待實體審查較審慎。

環保署表示,爭議案件難定義,對行政機關而言該審查就要審查,沒有理由擺著不處理,民眾可透過視訊、電話或書面表示意見,預計二級警戒後就會恢復實體會議。

環保署綜計處長劉宗勇表示,目前環評線上審議狀況良好,影像、聲音都沒有太大問題,有時與會人員會因為網路問題斷線,但會議人員都會即時call out,讓對方透過電話發言盡快解決問題;另外,目前環評會議主要都審舊案,還沒有需要環評委員現場勘查的問題。

外界質疑爭議案件不該採線上審議,劉宗勇說,環評有進度壓力,且所謂的「爭議案件」也難以定義,有時民眾有意見,但地方政府也可能希望盡快排審,這些都要協調,「該排就要排」,只要有疑慮或爭議案件,環評委員都會具體討論、努力釐清,有問題就會要求補正再審。

環保署上周密集排審「趕進度」,甚至一周內舉辦三次環評大會,劉宗勇說,因為三級警戒初期無法排審,最近只好加快腳步,實在是不得已,但對於行政機關來說,該審查就是要審查,沒有理由擺著不處理,環評委員無論在實體會議或視訊會議都很認真,環團或民眾若有意見,也可以透過視訊、電話或書面表達。

劉宗勇表示,若疫情降到二級警戒,就會恢復實體會議,否則線上審查對會議人員來說更煩瑣沈重,不但要擔心斷線,還要提早測試,這些日子以來耗費很大心力來維持環評審查順暢,以及確保民眾參與權益。

劉宗勇說,最近也在評估未來環評可能採取「雙軌制」,有些民眾住在中南部,過去為了參加環評就要跑一趟台北,相當花車錢也耗費心力,未來舉辦實體會議後,也可能直接讓民眾透過電話表示意見,視訊系統則較為複雜,因此還在討論當中。

相關新聞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