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浪潮

余紀忠基金會近幾年持續關心數位發展,從Web2.0走向Web3.0,這是一個被數位浪潮推進的時代;有感於科技產業千變萬化與日漸深遠的影響力,邀請關心公共政策,聚焦產業未來機會與挑戰的你,一起共同參與,與專家學者激盪想法,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

背景說明

21世紀以來,數位科技超越工業革命發展曲線,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快速進化。從雲端計算、大數據分析,到現今的人工智慧與最新推出的ChatGPT,有形無形地對人類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仰賴AI機器人透過學習,生產大量精準文字內容,舉凡論文寫作、新聞報導、行銷提案、法案分析,將可預期徹底改變未來產業發展、政策與教育方針走向。

與此同時,科技業界也開始發表不同的聲音。2023年3月,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蘋果共同創始人Steve Wozniak等科技產業高層,公開呼籲暫停訓練AI系統6個月,他們認為這些系統可能對社會和人類帶來許多風險;由此可知,在相關產業高速競爭下,文明社會看似增加許多便利,卻也同時充滿各種挑戰和隱憂。

從各方面來看,人工智慧產物從繪圖到文字,都隱藏許多待解難題。著作權歸屬與認定?訊息真假難辨所造成的資訊安全、社會問題?政府政策能否跟得上科技突破,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有所規範?企業界又更如何因應轉型與挑戰?都是需要以人文精神,透過宏觀視角,一同探討、尋求共識的議題。

活動照片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持人:史欽泰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持人:史欽泰教授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 研討會活動現場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 研討會活動現場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研討會活動現場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研討會活動現場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辦人:余範英董事長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辦人:余範英董事長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林照真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林照真教授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大合照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大合照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郭耀煌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郭耀煌教授

相關文章

英國 金融時報(FT)報導, 北京 當局正加強科技國產化,已實施更嚴格的政府採購準則,將逐漸在政府的個人電腦(PC)與伺服器汰除來自 英特爾 ( Intel )和 超微 ( AMD )的微處理器晶片,尋求減少採購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與外國製的資料庫軟體,偏好國內選項,同時也在國營企業內部推動在地化。

凱文·凱利(Kevin Kelly)是幫助定義科技行業早期精神的思想家之一。作為 1980 年代《Whole Earth Catalog》的編輯和《Wired》雜誌的創始編輯,他説明將環保主義和樂觀的技術未來主義融入了一種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深深地影響了幾代創始人、工程師和創造者。

號稱地表最強大的AI(人工智慧)晶片,昨天由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對外公布並亮相。黃仁勳在年度GTC大會,展示新一代效能更強大的繪圖處理器(GPU)B200,這款命名Blackwell的新架構,採用 台積電 N4P製程,並透過小晶片(Chiplet)先進封裝將八顆HBM3E高頻寬記憶體,組成更強大的AI晶片DGX GB200,宣告進入算力新時代。

歐洲議會大會今天通過全球最早出爐的人工智慧法案,將根據風險高低來管理這項新科技,包括社會評分、透過網路或監視器抓取民眾臉部影像以建立人臉辨識系統等,都在禁止之列。

中國近幾年新能源車發展突飛猛進,被列為中國官方列為「中國製造2025」強國戰略的主要項目,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1月中國製造的新能源車(油電混合動力與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銷量已達66%,佔比為全球第一。 此一現象也引起美方等西方國家擔憂,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就以數據安全為由,宣布將調查具有網路功能的中國製汽車。

在人工智能 (AI) 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沒有哪家公司比輝達 (Nvidia) 更受益了。自 2023 年 1 月以來,這家晶片製造商的股價飆升了近 450%。隨著其股票總價值接近 2 兆美元,輝達目前已成為美國僅次於微軟和蘋果的第三大最有價值公司。其最近一個季度的收入為 220 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 60 億美元。大多數分析師預計,控制著超過 95% 專用 AI 晶片市場的輝達,在可預見的未來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台灣第一台「5位元超導量子電腦」問世了!中研院長廖俊智表示,將籌組量子科技國家隊,以台灣的半導體優勢及高科技製造強項,縮短量子技術產業化的時間。總統蔡英文也表示,量子電腦將繼晶片製造後,成為下一世代科技產業,也讓世界看見台灣堅強的科技實力。

 過去一年全球颳起人工智慧(AI)旋風,中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在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上隔空交鋒科技議題。中美就晶片禁令叫陣,中方批評美國歧視性措施干擾全球經濟。美方則回應,對中國的措施僅是「限制」,而非「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