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浪潮

余紀忠基金會近幾年持續關心數位發展,從Web2.0走向Web3.0,這是一個被數位浪潮推進的時代;有感於科技產業千變萬化與日漸深遠的影響力,邀請關心公共政策,聚焦產業未來機會與挑戰的你,一起共同參與,與專家學者激盪想法,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

背景說明

21世紀以來,數位科技超越工業革命發展曲線,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快速進化。從雲端計算、大數據分析,到現今的人工智慧與最新推出的ChatGPT,有形無形地對人類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仰賴AI機器人透過學習,生產大量精準文字內容,舉凡論文寫作、新聞報導、行銷提案、法案分析,將可預期徹底改變未來產業發展、政策與教育方針走向。

與此同時,科技業界也開始發表不同的聲音。2023年3月,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蘋果共同創始人Steve Wozniak等科技產業高層,公開呼籲暫停訓練AI系統6個月,他們認為這些系統可能對社會和人類帶來許多風險;由此可知,在相關產業高速競爭下,文明社會看似增加許多便利,卻也同時充滿各種挑戰和隱憂。

從各方面來看,人工智慧產物從繪圖到文字,都隱藏許多待解難題。著作權歸屬與認定?訊息真假難辨所造成的資訊安全、社會問題?政府政策能否跟得上科技突破,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有所規範?企業界又更如何因應轉型與挑戰?都是需要以人文精神,透過宏觀視角,一同探討、尋求共識的議題。

活動照片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持人:史欽泰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持人:史欽泰教授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 研討會活動現場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 研討會活動現場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研討會活動現場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研討會活動現場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辦人:余範英董事長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主辦人:余範英董事長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林照真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林照真教授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大合照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大合照

  •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郭耀煌教授

    2022/10/25 【再談數位時代】講者:郭耀煌教授

相關文章

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開幕式在公司位於美國加州庫比蒂諾總部舉行, 該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會上表示,此舉將把蘋果公司產品「推向新的高度」。然而,這項消息並未受到所有人的歡迎。特斯拉(Tesla)和Twitter/X的所有者 Elon Musk)威脅稱,由於「資料安全」的原因,他將禁止旗下的公司使用iPhone。

蘋果將在其iPhone、iPad和Mac上大力推廣被稱作Apple Intelligence的個人智能化系統,這個新的 AI系統被稱為Apple Intelligence,它預先展示了被許多人認為是AI「聖杯」的功能,即一個掌握用戶足夠多個人資訊的語音助手,能夠真正有助益地協助用戶完成一系列任務。蘋果公司已與OpenAI及其ChatGPT合作開發一些新的AI功能,如回答更複雜的詢問或撰寫資訊,這些功能是蘋果公司的AI無法胜任的。

影響力將遍及全球,甚至可能左右矽谷科技大廠未來AI發展

 今年3月歐洲議會通過《AI法案》後,經過兩個多月終於獲得歐盟會員國同意,由歐盟理事會在21日通過法案,成為全球第一套詳細規範生成式AI應用與風險的法規,影響力將遍及全球,甚至可能左右矽谷科技大廠未來AI發展。

 比利時主掌數位化的國務卿米歇爾(Mathieu Michel)表示:「《AI法案》展現歐盟面對新科技時重視信任、透明度與責任,確保快速演進的新科技,...

 《華爾街日報》母公司「新聞集團」(News Corp)與人工智慧新創公司OpenAI於22日宣布達成協議,授權讓OpenAI可以使用集團旗下新聞訓練其AI模型,而「新聞集團」估計將在未來5年從OpenAI獲得總價值約2.5億美元的現金和等價物。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雙方交易主要內容包括OpenAI可使用「新聞集團」的新聞來回答OpenAI用戶的查詢,並訓練其發展最新AI技術。新聞集團則獲得5年內價值超過2....

AI 正以驚人的速度,顛覆著我們的生活,為了確保這股創新浪潮朝向正確的軌道邁進,美國政府正式宣布攜手眾多科技業重量級巨擘,成立聯邦 AI 安全委員會(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afety and Security Board)。

微軟4/16表示將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人工智慧巨頭G42投資15億美元,這項交易主要由拜登政府精心策劃,在華盛頓和北京爭奪誰將在波斯灣和其他地區發揮技術影響力之際,該交易旨在將中國排除在外。

英國 金融時報(FT)報導, 北京 當局正加強科技國產化,已實施更嚴格的政府採購準則,將逐漸在政府的個人電腦(PC)與伺服器汰除來自 英特爾 ( Intel )和 超微 ( AMD )的微處理器晶片,尋求減少採購微軟的Windows作業系統與外國製的資料庫軟體,偏好國內選項,同時也在國營企業內部推動在地化。

凱文·凱利(Kevin Kelly)是幫助定義科技行業早期精神的思想家之一。作為 1980 年代《Whole Earth Catalog》的編輯和《Wired》雜誌的創始編輯,他説明將環保主義和樂觀的技術未來主義融入了一種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深深地影響了幾代創始人、工程師和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