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中國近幾年從美國、法國到越南,到處購買農地。

為確保電力供應充足,從歐美到中國大陸等主要經濟體都正擴大採購燃煤,重新轉向這一種汙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而韓國開始走核能政策,各國面臨缺電危機頻想新對策,我國目前朝廢核及天然氣、再生能源為主發展,後續電力是否足夠供應產業,值得思考。

氣候變遷形成極端氣候恐造成環境產業衝擊,為強化台灣氣候預測,科技部支持的台灣區域豪雨觀測與預報實驗計畫(TAHOPE)主要觀察劇烈降雨,科技部次長林敏聰表示,政府將透過編列預算等方式,支持長期研究。

今(2022)年底縣市首長選舉,各式議題與社會行動持續串聯。都市農耕推動團體則拋出「都市農耕政策需求」,呼籲各候選人提出具體政策。自2008年以降,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未來20年更有3/4的人口居住在都市裡。「支持農耕是有票的」都市農耕網發言人楊志彬說道。

士林區天母SOGO百貨大門正對著德行繽紛農園。圖片來源:都市農耕網提供

都市人口擴張 城市裡的農耕政策需求 更將是未來重要的社會創新

...

由於午後熱對流旺盛,今天各地雨彈狂炸,雙北、桃園、台中等地發生 淹水 災情。 水利署 表示,預期至6日為止,全台會持續發生局部短延時強降雨,已成立應變小組,並通知地方政府加強警戒。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超過4個月,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祭出嚴厲制裁,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日前探討對俄羅斯石油價格設置上限,藉此削減俄羅斯的收入。

我國2050年淨零路徑中,為達到運輸部門減碳效果,設定目標2040年新售車輛100%電動化。

經濟部上周將工業大戶 電價 上調15%,使得電價由原先每度2.63元上漲到2.85元,也讓虧損累累的 台電 公司暫時止血。台電為何虧損?電價調整有何所得分配效果?電價調整和抑制通膨以及2050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有何關聯性?以上問題值得一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