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大陸官方9日介紹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廣低碳交通裝備、推進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改造、加快發展智能交通等。

台灣今年遇上史上最嚴重乾旱,中部分區供水長達2個月,是有史以來最久的限水措施。有限的水資源如何互相支援,同島一命,端看調水對策。

路透社報導,氣候變遷影響越來越明顯,美國各大城市陸續啟動極端天氣因應計畫。土桑聘請一位森林專家,邁阿密任命一名高溫專家,洛杉磯則增設一名氣候緊急動員主任。

今年5月歐盟碳價史上第一次超過每公噸50歐元。碳價在近幾個月急遽上升,目前的碳價已是疫情前水準的兩倍之多。在碳價影響企業成本的情況下,未來的投資趨勢將聚焦在零碳排、低碳排企業。

阻止氣候暖化,不僅是環保界的共識,也是全世界領袖的政治目標,部分先知先覺的企業更已在籌劃未來的方向,因應新的法規,現在這股風潮正在席捲最頑強抗拒的石化業者。

我們習慣了在商店裏挑選來自全球各地琳琅滿目的食品。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所喜愛的食材變得稀缺會怎樣?

電影《喜馬拉雅》(히말라야;The Himalayas)描述了韓國登山家嚴弘吉(엄홍길)組織遠征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近期鋒面挹注水庫,有效紓緩水情,根據水利署網站,石門水庫蓄水率突破3成大關,最新來到31.8%,累計4天降雨量共進帳1820萬噸,換算將能供應桃園新竹約10天用水,有望持續支援桃竹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