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彭博周報】環保大國 能源政策掀論戰

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這個「綠化」程度全球名列前茅的城市,電動車滿街跑,淨碳排量估計十年內將幾近於零,但辯論起氣候變遷議題卻吵得很兇,連市府高層都遭人撂狠話威脅。

綠黨籍副市長貝格(Lan Marie Nguyen Berg)宣導抗氣候變遷政策向來不遺餘力,但最近她凸顯挪威經濟的矛盾時,卻在社群媒體上遭到圍攻,指責她的仇恨訊息、人身威脅和種族歧視言論狂噴。

究竟是什麼「矛盾」犯眾怒?挪威以公共政策進步和環保意識高的形象著稱,按人均數字計算,擁有的電動車數量稱冠全球;但挪威同時也是西歐最大石油與天然氣產國,開採的石油數量甚至比沙烏地阿拉伯或俄羅斯還要多。

貝格說:「我國人口只有500萬人,卻仍是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大國。挪威氣候政策十分重要,務必停止探勘更多石油與天然氣、停止開發新的油氣田。」

在國際能源署(IEA)訂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的路線圖上,這將是重要標竿。這也是挪威綠黨重要政見,若該黨在9月選舉過後能參與組成聯合政府,將會盡力推動,屆時可能觸動一波政治角力,支持和反對維持油氣業現狀的勢力將攤牌,結果可能撼動挪威最重要產業。

挪威石油與天然氣產業僱用約20萬人,是1.4兆美元主權財富基金仰仗的財源,支撐未來世世代代的社會福利。若強行讓油氣業逐漸沒落,將對民眾生計造成重大衝擊,影響會比之前的任何氣候政策都來得深遠。此議題勢必成為今年選戰最火爆的辯論話題。

此議題備受爭議,但貝格在網路上慘遭辱罵,連政治對手都看不下去。親石油業的保守黨籍石油與能源部長布魯(Tina Bru)5月在臉書貼出螢幕截圖,顯示網友傳給貝格的攻擊訊息,並附上評語:「我忍無可忍了。閉嘴!」

這些攻訐引發感同身受的憤慨,因為布魯本人也曾因為支持陸上風電而遭網民圍剿,凸顯出石油業在挪威選民心目中仍神聖不可侵犯。兩位女性官員儘管分別站在政治光譜的兩端,卻在推動乾淨能源投資方面有志一同,她們只是在綠能轉型需時多久才能實現有很大的歧見。

布魯對挪威綠能政策的成就引以為傲,包括再生能源占發電比率接近100%、政策鼓勵電動車隊擴張、 渡輪採用氫動力等。但她也捍衛現行石油政策。布魯說:「挪威推行企圖心強的氣候政策,同時又是油氣生產大國,我沒什麼好良心不安的。」

挪威目前的政策是用可再生發電驅動北海生產設施,藉此削減一部分開採油氣導致的碳排。政府也發表能源政策白皮書,楬櫫對離岸風電、氫能、海床礦物探勘、以及石油與天然氣的計畫。

挪威已承諾在2030年把來自農業、廢棄物和運輸等部門的所謂「非配額排放」降低50%至55%。儘管並未訂定淨零碳排目標,挪威志在2050年前降低整體汙染95%,並標榜境內廣大森林的碳捕捉威力。

國營石油公司Equinor希望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但預期未來數十年世界仍需要石油,也因此需要投資新油田。這也是該國主要政黨目前的立場;但若貝格所屬的綠黨在選後與大黨共組聯合政府,發揮其影響力,情況可能改觀。

相關新聞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3日在中國代表傅聰主持下,召開「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對國際關係的衝擊」的阿里亞模式(Arria-Formula)會議,...
在中美貿易戰中,稀土正成為川普政府的弱點。中國政府出口管制的品類對於美軍的最新戰鬥機與核潛艇的製造至關重要。有觀點認為如果禁運持續數個月,...
越南和南韓將對經由自身向美國運輸中國産品的「迂迴出口」加強查處。美國川普政府要求兩國不得支援中國規避美國的對華關稅,兩國採取了應對措施。...
在川普掀起的各式風暴中、在關稅戰的槍林彈雨下,歐洲最大經濟體、全球僅第三大經濟體、與美貿易連續33年存在順差的德國,居然幾乎沒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