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根據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研究人員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新研究,全世界近75%的能源碳排,來自5%的發電廠。

近來美國西部野火控制取得良好的進展,俄勒岡州南部靴筒山大火1日控制率已達74%,加州也因野火火勢獲控制,取消附近疏散命令。

奈及利亞大西洋沿岸的低窪城市拉哥斯(Lagos),近日飽受洪水及海平面上升之苦。

環保署今天公布14屆環評委員名單,半數委員為上屆留任,環團表示,開發派為多,沒有太大亮點與新意,認為這份名單「應該是官方滿意的名單」。

歐盟執委會在7月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草案,預計2026年起正式對出口至歐盟的高碳排產品課徵關稅。

蘇治芬會同第五河川局及相關水利人員巡視北港樹腳里土間厝大排,發現側溝及大排老舊,排水不良是積水較久的原因,水利單位將設法改善。

氣候變化並不是好事,洪水、乾旱、森林大火。數萬億美元來支付這一切,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美國聯邦參議院今天難得週末加班,審議一項將挹注1兆美元在道路、鐵路等基礎建設的法案。兩黨議員都希望推動這項總統拜登視為優先要務的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