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全台豪雨成災,有立委質疑前瞻基礎建設宣稱投入2500多億元「水環境建設」,到底成效在哪裡?對此,經濟部水利署今(9)日表示,政府以前瞻水環境計畫建設了許多水利設施,此次氣候變遷的威力,工程雖然不能全面防範,但做到了讓淹水面積減少,退水速度加快的成效。

山林區的國土規畫是治水根本,可惜前瞻治水預算沒有用在刀口上!針對近日中南部淹水,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認為,山林休憩與山坡地開發,都是大雨後土石崩落與淹水的主因,水利署應針對目前預算執行成效提出完整的檢討報告。

各界關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進度及老舊機車汰換一事,環保署說,已對溫管法修法達成共識,加大減碳力道。

環團指出,機車騎三到五年後汙染和排碳量都會增加,無助台灣環保,政府卻一視同仁補助。

近期受烟花颱風、盧碧颱風及西南氣流鋒面帶來豐沛雨量,各大水庫的蓄水量因此進帳滿滿。

今年世界各地天災不斷,中國河南洪災,西歐的德國、比利時也因強降雨釀大洪水,中美洲哥斯大黎加則因暴風雨發生洪災,夏威夷草原大火、北加州及歐洲也發生森林大火。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3)日表示,台灣也不例外,最近屏東、高雄,連小琉球都大雨成災,若《氣候變遷法》修法通過,或許台灣可以開始改變。

環保署今天表示,針對溫管法修法,正與各部會積極討論2050淨零排放的路徑,包含產業能源效率提升、綠運輸和電氣化、碳費等;希望下個會期草案可以修改完成,送進行政院

環保署擬將石化業、鋼鐵業等明文納入空品惡化時應配合強制降載減排的對象,AQI大於150時,須減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