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水資源、海洋生態和企業經營很有距離,海洋污染來源之一的航運業近期才被盯上,部份業者倡議綠色航道、兼顧減碳目的。

二○二一年是台灣能源發展關鍵轉折的一年。其一,蔡總統宣示的「二○二五非核家園」,期程正好過半;其二,今年起核能發電比重將降至十%以下;其三,經濟部正式承認,二○二五綠電確定達不到蔡總統要求的廿%目標。

針對全球國企業都面臨的減碳問題,野寶董事長林柏維表示,「不應再拿環境的成本,來降低工廠的生產成本」,減碳確實需要盡快的進行,但具體作法上,他認為,品牌廠與政府帶頭做。

美國阿拉斯加州冬季通常寒冷刺骨且會飄雪,但今年卻出現不尋常的暖冬,白天氣溫上升至逾攝氏15.5度。

環保署預告,除補助民眾淘汰老舊機車每輛2,000元外,若車主再購換新電動車,則可獲減碳憑證,每張減碳憑證價值至少約1,000元。

面對氣候變遷,各國均開始推動企業進行減碳之相關法令。KPMG安侯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莊植寧表示,氣候變遷法令不僅是法規遵循議題,台灣企業更應關注供應鏈、產品競爭及企業永續經營。

智慧建築的減碳對台灣 2050 淨零碳排的目標極為重要。

在網路搜尋「氣候」兩字,會發現「氣候變遷」及「氣候峰會(COP26)」已成為熱搜關鍵字。不論是政府、勞工、消費者及投資人決策都聚焦於去碳化行動,世界各地的立法者,也紛紛認同「稅收政策」將在影響民眾及企業對環境的衝擊上扮演決定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