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苗栗縣政府針對銅鑼鄉竹森農地申請變更光電案,召開專案審查,多個保育團體與民代,26日前往縣府前廣場抗議,表達反對立場。

2020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達到743吉瓦,提供全球約百分之六以上的電力。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說,台商投資熱、半導體產能滿載帶動用電成長,確保穩定供電是今年重中之重;因應減碳浪潮,今年將邁出去碳化第一步,台電將與西門子、三菱重工簽MOU,實施氫氣混燒及氨氣混燒。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表示,三月將提出我國二○五○淨零碳排路徑圖。

政大教育學系副教授鄭同僚在澎湖馬公漁市看到抱卵母蟹,因此全買下來釋放,日前他在公共政策平台發起禁捕連署,不到十天成案。

氣候變遷步步逼近,百年大旱讓水資源問題浮上檯面,不僅經濟部水利署水庫控制改採「高水位操作」模式,「看天吃飯」的人工增雨計畫也成常態,一線水利人員戰戰兢兢,一刻不得鬆懈。

奮戰了二年,全球防疫依然回到原點,不合作、不公平、無法有效治理,世界衛生組織根本束手無策。

總統蔡英文說,為促進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發展,今明兩年政府將投入新台幣76億元吸引AI、物聯網、雲端服務以及半導體設備等國際大廠加碼投資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