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帳終於不能當混帳了

          奮戰了二年,全球防疫依然回到原點,不合作、不公平、無法有效治理,世界衛生組織根本束手無策。

奮戰了三十年,全球氣候變遷依然快速惡化,不相信、不積極、無法有效治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主席不得不落淚收場。台灣力賺世界災難財,政府在經濟成長翻二番下,左預告淨零碳排放政策,右死抱化石能源凍漲。二○二二年,就在矛盾中開啟一個希望未知、困境已知的衝擊時代。

慕尼黑再保險上周發布二○二一年天災的全球財損,總額高達二八○○億美元,僅約四成三有保險理賠(一千二百億美元),是繼二○一七年保險業慘賠一四六○億美元以來的第二高。單一天災的災損以美國的颶風艾達造成的為最,高達六五○億美元,保險損失就有三六○億美元;而德國萊茵河支流洪水暴發導致古城上百人致命的災損也高達五四○億美元。現在的極端氣候事件已經是白人在逃難、罹難了,然上述災損數字依然沒能成為敲響世界瀕危的警鐘。

就在我國淨零政策似乎有譜、氣候變遷因應法有待送入立院審查之際,金管會證期局上周發布一項令筆者佩服的上市櫃公司揭露新政策,鎖定溫室氣體的直接排放(範疇一)及能源間接排放量(範疇二)。第一階段為二○二三年資本額一百億以上公司及鋼鐵、水泥業盤查個體公司,二○二四年完成查證。

第二階段為二○二五年擴及資本額一百億以上公司及鋼鐵、水泥業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盤查,並擴及資本額五十至一百億公司盤查個體公司,二○二七年完成查證。第三階段為二○二六年資本額五十至一百億公司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盤查,並擴及資本額五十億以下公司盤查個體公司,二○二八年完成查證。第四階段為二○二七年資本額五十億以下公司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盤查,二○二九年完成查證。

二○二一年全球已有六十一個國家或地區已實施碳價機制,三十五個採用碳稅,二十六個採用碳總量管制驅動的碳排放交易體系(ETS)。世界銀行指出要達成巴黎協定控制增溫二度C的目標,碳價格須達每噸四十至八十美元。國際貨幣基金(IMF) 在二○一九年十月終於發聲,認為減碳以課徵碳稅最有效,且G二十在未來十年應提高到七十五美元。

以價制量來減碳已成必然,外部成本內部化勢必要仰賴精確、可比較、標準化的碳帳。

筆者早在十八年前為台灣引進碳排放盤查工具,稱為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轉任安侯建業後也一直倡議「碳帳不能當混帳」,金管會的新政策終於能為上市櫃公司邁向低碳點燈照路。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日漸受到國際資本市場重視,金融機構紛紛加入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未來投融資組合也都將朝淨零前進,金管會能從揭露角度積極展開碳排放盤查與查證的規畫,並要求上市櫃公司納入合併報表的組織邊界,補足環保署與經濟部推動碳盤查的大缺口,是一個值得尊敬的里程碑。

如果各部會都能像金管會善盡低碳職掌,台灣低碳基礎建設今日不會這般零零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