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的日益惡化,如何重視極端氣候下所帶來衝擊,以及建立環境永續的生命態度,已成為每一位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課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從野柳地質公園遠眺外木山海岸,後方是協和電廠煙囪。協和電廠未來擬填海造陸蓋天然氣接收站,引發爭議。

台灣企業崇尚標準與認證,本無可厚非,能有一個具體的依據和明確作業流程,對於內化、傳承、擴大應用都有好處。但如果是誤解標準與認證的意義,甚或在行銷時誤用,則可能會對公司帶來不自知的負面影響。

坤輿掩埋場爭議20年,不僅有污染農地疑慮、且遭指規避環評,附近居民為阻擋業者試運轉,已在場區入口埋鍋造飯一年半。

針對氣溫飆升、中火2號機破管,用電預估再創新高,外界質疑供電恐將面臨大警戒。台電公司24日表示,已備妥因應方案,供電不會有問題;中火2號機可望在25日凌晨併聯發電,將再加上調度因應措施。

去年八月,格陵蘭冰蓋降雨讓全球震驚;若未來冰蓋全數融化,海平面將上升七點多公尺,屆時身為海島國家的台灣也將深受衝擊。

今天熱爆了, 花蓮 氣象站指出,玉里測站測出攝氏40.7度,創下遷站以來最 高溫 紀錄,主因縱谷缺乏海風調節;玉里二期稻作正逢用水高峰插秧期, 水利署 協助調節。

環保署昨(20日)修正發布「事業廢棄物處理設施餘裕處理容量許可辦法」,擴充事業廢棄物處理量能。我國每年產生事業廢棄物量體龐大,去年一整年就高達2195萬公噸,卻面臨專用處理設施不足的窘境,暫存量不斷累積之外,也排擠了生活垃圾的焚化空間。

7月以來,上游降雨有限,曾文水庫蓄水率跌破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