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總白皮書提九個轉骨 苗豐強:穩定供電核電備用

倡議推動區域運籌中心   打造陸海空新興產業體系   多元布建新能源   重啟兩岸對話   白皮書也重申穩定供電、核電納備用選項

全國工業總會昨(1)日發布2022年工總白皮書,並以「轉骨」為主題,提出推動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等九大重點;此外,白皮書也重申穩定供電、核電納備用選項;民間先行,重啟兩岸對話等議題。

工總理事長苗豐強表示,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後,供應鏈更加分散,「全球在地化」漸成新趨勢,今年白皮書特別推動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的建議,希望透過「在地思維」觀點,作為新國家戰略發展起點。

報告從產業發展、能源暨環境政策、賦稅暨金融政策、勞資關係暨人力資源、國際經貿、兩岸政策、智慧財產權、青年政策等八個單元,提出74個議題,208項政策建議,期望政府採納。

一、推動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除目前政府推動的亞洲高階製造中心、與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之外,建議區域運籌中心應納入智財中心、營運總部中心,以及資產管理中心。

二、打造陸海空新興產業體系:加強力道推動陸(電動車)、海(離岸風電)、空(太空、低軌衛星、無人機)等新興產業。

三、加速基礎建設更新速度:政府多利用基礎建設證券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

四、多元布建新能源,確保穩定供電:重新評估未來十年電力需求,所有能源不論是燃煤、燃氣、再生能源,還是核能、氫能、冷能都列入考量。政府審慎評估讓現有核電廠延役,扮演備載能源的角色,不宜貿然從能源選項中排除。

五、全力推動低碳轉型:目前「淨零排放」路徑圖各項政策措施仍鎖定碳排放大戶,應對中小企業有更多輔導措施;徵收碳費應擴及所有事業與民生,碳費費率應不高於主要競爭對手國。

六、解決人口危機與人力資源不足之困境:獎勵生育對提升生育率未必有絕對效果,政府應放寬租稅及移民政策,引進國際人才。

七、協助產業應對通貨膨脹與供應鏈重組:政府掌握全球物價波動,確保能源、原物料、糧食供應穩定。

八、掌握國際經貿趨勢,強化新南向政策效益:RCEP是全球最大貿易協定,但台灣加入可能性很低,應強化與新南向國家合作。

九、重啟兩岸對話,恢復民間互動交流:確保我國主權完整前提下,兩岸重啟對話機制,以「民間先行、政府支持」方式,委託或授權具公信力、且陸方接受的民間組織,進行溝通協商。

 

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全球暖化課題,工總理事長苗豐強直言,台灣經濟已到需「轉骨」關鍵時刻,然而政府經濟戰略、能源政策、淨零碳排目標卻陷入相互矛盾、產業互搶「五缺」資源局面,呼籲政府應推動台灣為「區域運籌中心」,並強調若排除零碳排的核能,解不了台灣經濟「轉骨」方程式。

苗豐強再三強調「科學、數學、邏輯」他說,台灣要GDP成長又要節能減碳,能源結構還要將零碳排核能排除,「這是相互矛盾的」。國發會發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數字我都背起來了,如果不考慮核能,這數學是加不起來的」。面對全球暖化,若不考慮零碳排的核能,就要有更好辦法,前題必須用科學、數學、邏輯檢視,當歐盟將核能列為綠能,「這已是數學、邏輯與科學的題目。」

台灣要達到2050淨零碳排,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從能源結構著手,將零碳排核電作為基載能源,不應從能源選項中排除。

相關新聞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
高齡化 與少子化的社會現象已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常態,在這個大趨勢下,人類也是第一次面臨長壽社會帶來的種種挑戰。 英國 國家長壽創新研究中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