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規劃

國土規劃前置作業歷經十三年有餘,於91年起草,目的為促進我國永續發展,協助政府機關以永續發展的角度推行國家建設,並考量公共政策與計畫推動的各個層面,包括:經濟、土地利用、能源、交通運輸、環境品質、國民健康、資源保育、生物多樣性及文化與社經等議題。

國家發展目標重點在於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其達成手段之一即為透過實體環境之建設,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且兼顧生態、生活與生產需求的永續環境。針對國情需要,建立適當的中長程公共建設計畫永續發展決策機制,並與預算審查制度結合,將有效的適時提供資金在適當土地執行適當的公共工程,以永續的概念利用國家有限的土地與財政資源,落實國家建設願景。

過去透過國土計畫、都會區域計畫引導各部門的中長程公共建設,以便適時適地提供有限資源在利用土地與財政上,以合宜有效的落實國家願景。回顧臺灣地區過去全國性公共建設,大多由單一事業部門需求提出,甚少考量與國土永續發展之關聯及結合,造成公共投資與永續發展脫節。民國104年已通過之《國土計畫法》,將藉由永續發展關鍵指標與我國(中央與地方)公共建設計畫結合,以符合永續發展目的。

土地是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根本。「全國國土計畫」將在兼顧發展與永續,均衡現在與未來需求的原則下,更有序地引導全國未來的空間發展,讓須保育的保育,要復育的復育,該發展的發展,找回對土地的尊重及倫理,預約台灣美好的未來!

 

背景說明

一直以來我們對《國土法》寄予厚望,但它無法成為一切土地爭議的單一解答。《國土法》乃框架式與價值指引的立法,其內涵正等待之後研擬的20項子法規來充實,國土計畫法自民國86年開始,從民國93年正式定名並送立法院,經過6次送件,最後經過朝野協商,於104年12月18日通過。國土計畫的重點,過去是北、中、南、東各有區域計畫,接著就直接下到都市計畫,並未有縣市等級的空間計畫,從大到小的跨距太大。因此修正後的國土計畫納入中央和縣市層級的空間計畫。現在中央正擬定全國國土計畫,尤其是特定區的部分,未來會以附冊的形式附在國土計畫法中,效力等同法律,指導縣市國土計畫。「全國國土計畫」訂下全國土永續利用的管制策略與基本原則後,實質的空間計畫,以及現實中每筆土地所屬功能分區的指認,仍有待各地方政府擬訂的「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與「國土功能分區圖」來落實。這是一套仍充滿變數的架構,後續規劃將影響《國土法》能否引領台灣土地適地適性地發展。

活動照片

  • 國土計畫法後續作為座談會

    國土計畫法後續作為座談會

  •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為國土計畫追蹤算帳座談會

  • 國土計畫的漫長等待座談會

    國土計畫的漫長等待座談會

  • 余範英董事長

    余範英董事長

相關文章

國土計畫法原規劃明年4月30日上路,近日不僅中央地方互槓,中央內部意見也出現分歧,藍綠立委紛紛提案要求延期2年。 行政院 坦言,理解地方政府、 農民 及不同黨派意見分歧,但政府非常重視相關意見,有必要持續 溝通 與釐清,進一步取得共識。

國土計畫法明年四月底上路,地方政府反彈不斷,內政部昨舉辦「國土計畫政策說明研討會」,部長劉世芳強調,各部會應共同面對,把不同意見當挑戰,落實社會溝通,做到如期上路,針對未交分區圖的縣市,國土署研擬對策,擬朝停止受理區域計畫法新申請案方向,但將再與縣市政府溝通。至於攸關農民權益相關補償,農業部會中提出三大方向,細節九月公布。

賴清德總統主持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登場,賴總統以能源的多元多選題淡化非核神主牌的爭議,台灣進入「排碳有價」時代也轉移了外界對氣候調適的關注。諷刺的是,環境部長彭啓明雖在報告中凸顯賴總統政見,強調必須更加重視氣候調適,方能建構韌性永續國土,但為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安全而制訂的《國土計畫法》,卻正遭到地方政府與農民的強烈抗拒。

「台電開發第四接收站恐涉及環境敏感區,呼籲環境部在台電補件前,不應該急於進行環評!」針對農業部撤銷基隆市政府廢止四接開發許可證的行政處分,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受訪時表示,台電的開發證明文件尚未送齊,環境部應該等台電補件後,才能啟動環評程序。

外界質疑部分光電案場對環境產生衝擊,然現行卻僅規定位於重要濕地的光電系統必須進入 環評 ,引發爭議。環境部今預告修正法規,增訂太陽光電位於國家公園、 野生動物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特定農業區之農業用地、公有造林地等環境敏感區位,及在山坡地設置裝置容量2萬瓩以上,或面積15公頃以上應實施環評。法規預告期60天,預計年底上路。

明年7月起新建物申請容積獎勵,須同時取得能效認證,Q3起公有建物先行登錄

 內政部已宣示明年將提修法草案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物減碳,並推動「綠建築+建築能效」同軌申請,明年7月起全台新建物申請綠建築容積獎勵時,也須取得建築能效認證。而針對既有建物,內政部也正研議減碳管制辦法。

 對於既有建物,政府也以公有既有建物優先帶動,並在第三季推出「BERSe既有建築能效登錄」系統,透過建物使用執照及連續24個月的電費單據計算使用碳排。...

花蓮發生台灣25年來規模最大的地震災害,雖從結果來看災難損害尚在可控管範圍、多數人員也即時脫離現場降低了傷亡數,但陸續傳出的中橫公路柔腸寸斷、新北捷運梁軌移位、軟腳蝦大樓倒塌等問題卻不容忽視,如何降低損害、防範災害於未然,應列為本次事件檢討時的主要課題。

朝野立委均有提案,要求修法將國土計畫法明年4月底上路期程再展延。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日邀集各縣市政府溝通,其中彰化、雲林、嘉義縣等農業縣市擔心,農業發展區劃設若太嚴苛,恐影響未來產業發展、年輕人口外移。行政院並未作成展延決議,希望縣市政府仍以6月底提報國土分區功能圖草案至內政部審議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