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與淨零

氣候變遷對環境、經濟及社會造成之影響與衝擊日益嚴重,近年全球加速減碳,全球已有127個國家宣布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我國鄰近日本及韓國亦已公開承諾,中國則提出2060淨零的目標。2021年1月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後,隨即發布重返巴黎協定之行政命令,將氣候危機納入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之中心考量,並且明確宣示在2050年以前達成淨零排放。

背景說明

2050淨零碳排已是多國的減碳目標,金管會日前亦正式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全體上市櫃公司須於2027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環保署表示,碳盤查將採分級管理,過去查驗機構需由國際認可機構執行,未來企業可依照自己需求,於國內查驗機構查驗即可。

除碳盤查外,碳定價一直也是爭議的焦點。有許多業者建議,政府碳費訂定多參考其他已開發國家所訂的碳費,不應以單一國家做比較,同時應針對產業別訂定詳細的計算公式,逐年調整,採浮動式計價推動,分階段調整,或依油價一樣,有調、降調等升依循,並有更多類似於抵換專案的計畫,讓中小企業也能承擔並執行。

至於碳費該收多少?環團與工總也不同調!工總調查關於碳費的定價,有47%的企認為碳費為每公噸100元最為合理。立委蔡壁如則批評,碳定價太低,無法引導高碳排產業轉型。民眾黨認為碳費每噸300元,且每兩年要滾動式調升。依照倫敦政經學院(LSE)研究,每噸碳排收300元,每月電費僅增45元。綠色和平組織表示應達到每公噸75美元(約台幣2200元),中研院經研所研究員蕭代基則同民眾黨意見,參考英國學界建議,認為每公噸應收取300元。

但不論收費多少,根據世界銀行資料,2021年實施碳排放交易有29國,使用碳稅、碳費有35國,加總為64國家或地區。以2020年為例,530億美元碳定價收入僅涵蓋全球不到22%碳排放量,顯示碳定價必須加快推動。

活動照片

  • 水利署魚寮會勘

    水利署魚寮會勘

  • 水利署魚寮會勘

    水利署魚寮會勘

  • 南故宮會勘

    南故宮會勘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

  • 邱文彥 (溫管法催生委員、海洋大學海洋事務及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邱文彥 (溫管法催生委員、海洋大學海洋事務及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

  • 范建得(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范建得(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

相關文章

中油 大林煉油廠去年10月起火,第三方調查出爐,認定是人為疏失,再度燒出居民怒火。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石化業近3年323筆空汙違規事件,中油就占69筆,呼籲政府拿出更多具體作為改善石化業空汙。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今(31日)出版《淨零之路》研究專書,分析台灣可以執行更積極的淨零路徑,提前在2040年達成淨零排放。

4月電價確定調漲,平均漲幅11%,企業、民眾更擔心夏季用電高峰,台灣會不會缺電;經濟部長王美花今於立法院上再度掛保證,「台灣不缺電」,但她卻坦言,電價確實還沒漲足,台電會審慎因應未來情勢,9月底電價審議委員也會進行客觀判斷。

台灣氣候聯盟與菲律賓氣候變遷委員會簽署合作意向書,期盼未來在氣候減緩與調適推展相互合作。

我國現有能源自給率低,在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路徑上,除了儘可能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例之外,更應提高其中可自產的能源比例,以利我國能源安全。台灣東岸黑潮流速快又穩定,開發海洋能作為自有再生能源,是我國推動淨零排放的關鍵解方。

因應近日產業情勢諸多變化,致力於扮演台灣ICT產業與政府橋樑的電電公會昨(27)日在理事長 李詩欽 帶領下,偕同鄭富雄副理事長、廖伯熙副理事長、葉寅夫常務理事、沈尚弘常務理事、胡惠森常務理事、盧超群常務理事及理監事等一行人,前往拜訪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等官員。

鋒面來臨,拚水庫解渴。 經濟部 今(25)日表示。今天即將有春雨鋒面到來, 水利署 為把握此一時機,已在各大水庫集水區準備好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從北部翡翠水庫一路到南部曾文、 南化水庫 ,都準備好地面增雨、高空焰彈雙管齊下,力求向老天多要一點雨並下得更精準,增加水庫水源。

同時水利署持續趕辦新竹及高雄緊急海淡機組、抗旱水井等各項抗旱工程。水利署指出,目前「...

國發會 委員會今(20)日審議通過 環保 署「永續水質推動計畫2.0-河川環境品質提升計畫(2024至2027年)」,之後將陳報行政院核定,該計畫將辦理「污染源頭削減」、「水體水質淨化」及「永續環境管理」等工作,以達成消除污染河段、優化水源水質及提升近水體驗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