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中國研擬取消 ECFA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協定),中台貿易恐豬羊變色?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23日接受聯訪時表示,ECFA取消對台灣經濟影響有限,但恐損及兩岸的交流關係。 上銀董事長卓文恒則說,若ECFA 關稅 優惠取消,部分商品關稅恐上升8%,不排除要增加在中國的生產比重。

中國商務部月前宣布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並於17日公布結果說,台灣涉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規則,將依相關規定,研擬中止ECFA。...

中國境內理財產品風波,難以成為雷曼 2.0

近期,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接連爆出以碧桂園、遠洋集團為主的違約消息,以及一系列理財產品違約兌付的問題,逐步讓市場擔憂中國狀況是否會向整個國際金融體系外溢?

繼碧桂園傳出債務清償困難後,又接連出現遠洋集團、 SOHO 等中國知名房地產開發商違約的消息,同時,中國最大民營財富管理公司「中植」集團,旗下中融信托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也爆出逾期無法兌付的問題,理財產品的購買者中,...

中美洲議會(PARLACEN)於當地時間21日上午以多數票通過,同意中國成為該機構的觀察員,並取消了台灣的永久觀察員地位。我國外交部今(22)日也發出聲明,強調我國政府表達最嚴正抗議,為維護國家主權及尊嚴,宣布即日起正式退出中美洲議會。

中國大陸經濟早就步入變局,現在則到了變局中複雜轉折關頭,其複雜表現之一是舉足不清、前景未明。這個時候來看兩篇文章,一篇是高端智庫的定調新作,面世半月來未有預想的熱捧,一篇是時過半年的舊作,也許是直言不諱,近期在經濟界廣傳熱議。

先看不熱反冷的大作,那是《經濟研究》智庫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8月初推出的研究報告:「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回顧與下半年經濟展望」。《經濟研究》是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刊,近年這份刊物辦起智庫,已確定「黨中央、...

若中國大陸經濟當真陷入困境,對其他國家有何意義?美國財長葉倫表示,中國大陸經濟減緩是美國經濟的「風險因素」之一,總統拜登也說是一顆「定時炸彈」。許多媒體報導都充斥「日本化」的說法,指稱中國大陸經濟就像30多年前的日本,可能從強勁成長與房市過熱,滑向多年的通縮。

彭博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憂慮實屬誇張,且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仍有緩衝力量提供支撐,「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有限」。在最差情況下,即中國大陸只採取低度的刺激措施,且經濟成長盤旋向下,...

美國 總統拜登日前簽署「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執行法案」,正式完成立法。首批協定包括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實務、反貪腐、中小企業及服務業國內規章等五項議題。而在第一批完成後,雙方將就農業、標準、數位貿易、勞動、環境及國營事業等其他七項議題進行後續協商。 台美可以達成協議,當然是正面的,未來也應持續完成其他項目,有利於台美關係的精進,但是國內對此協議宜有正確解讀。

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反映出美國貿易政策的大轉軌。...

中國大陸自年初疫情解封後,經濟復甦乏力,為挽救疲弱的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昨天祭出「雙降息」,在不到三個月內二度調降一年期(中期)和七天(短期)政策利率。人行指出,這次調整是要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市場解讀,人行無預警「降息」,顯示大陸經濟前景堪慮,當局必須更大力度救經濟。

大陸經濟只能靠內需

大陸經濟出現警訊,加上不動產開發商碧桂園、資產管理公司中植系旗下的中融信託接連爆發財務危機,...

中國商務部14日公布,即日起對台灣生產的聚碳酸酯進口中國大陸,課徵16%到22%的臨時性 反傾銷稅 ,台化(1326)、奇美等指標廠商出貨直接受影響,也衝擊台灣石化產業的競爭力。大陸此時做出這項決定,警示意味濃,政府要有應變措施。

反傾銷稅主要是制裁外國廠商低價銷售行為,雖然只是針對個別企業,但稅率偏高,有時甚至高達三位數。所以產品一旦被課徵反傾銷稅,即使屬於臨時性質,廠商也會立即面臨成本驟升及風險增加;通常在進口巿場占有率驟然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