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大陸經濟的謎題

中國大陸經濟早就步入變局,現在則到了變局中複雜轉折關頭,其複雜表現之一是舉足不清、前景未明。這個時候來看兩篇文章,一篇是高端智庫的定調新作,面世半月來未有預想的熱捧,一篇是時過半年的舊作,也許是直言不諱,近期在經濟界廣傳熱議。

先看不熱反冷的大作,那是《經濟研究》智庫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8月初推出的研究報告:「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回顧與下半年經濟展望」。《經濟研究》是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刊,近年這份刊物辦起智庫,已確定「黨中央、國務院的思想庫智囊團」定位,打正「聚焦重大經濟理論和現實問題」旗號。作為體現其定位和旗號的,就是定期推出的,以回顧和展望為題的研究報告。

《經濟研究》智庫8月初推出的報告,核心內容在其提出對當下經濟要關注的三個問題,包括一是在服務業較快回升的同時,由於前幾年疫情對大陸製造業和出口的正向衝擊已經消退,大陸製造業生產和出口會呈現出周期性回落;二是大陸居民收入增長預期尚未完全修復,對居民消費增長和房產銷售形成一定制約;三是PPI指數與疫情前相比仍處於高位,未來繼續回調的可能性較大,這對大陸工業和製造業利潤增長將形成壓力。

報告另一項重要內容,是其綜合上半年大陸經濟增速以及下半年內外需可能的變化態勢,認為考慮到下半年中國大陸外需仍較疲弱,穩定和擴大內需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內容。在此背景下,應進一步引導市場利率下行,降低企業和家庭負債端成本,以穩定和增強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動力。

《經濟研究》智庫的這些研究成果,在發表前第一時間上會提交中共決策層,而中共決策層的政策表述,與其多有重合,可以猜測為吸納其部份建言。但報告發表後,在社會層面和經濟領域,都未有以前的熱情關注,這是不好否認的事實,也在此時,田國強年初一篇文章,曾以「三大變化與重振中國經濟應對之策的思考」為題,發表在《學術月刊》今年第五期。《學術月刊》面有些窄,文章發出看到的人不多,但最近文章在經濟學者圈中熱炒熱議。

田國強拿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在德州A&M大學任教,2004年開始任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師從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機制設計理論之父」赫維茨教授,他本人在上海財大創導經濟學創新平台。

田國強那篇被熱議的舊作,所謂三個重大變化,是中美兩國大國戰略重大變化、政府監管和政策變化過多、過頻、過急、過激;觀念性因素和社會輿論導向發生偏差。他認為要正確應對這些重大變化,需要回到常識和基準,回到歷史、邏輯和實踐,需要關於市場經濟的再次思想啟蒙。無論是穩住經濟社會大盤、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還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更關鍵的是要依靠基石性的好的營商制度環境和制度安排,而不是多變、易變、時刻改變的政府政策。

至於應對之策,田國強認為,首先是恢復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家的信心和對他們的信任;接著要面對新時期大陸經濟下行的壓力,唯有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堅持市場取向不動搖,深化制度性改革,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新的競爭優勢等等。

田國強近日受訪時說,按照現在這種搞法弄下去,此前所有有效的政策舉措都一定會失靈。但許多經濟學家沒有弄清此點,建議了一大堆宏觀財政和貨幣政策,政府也採納了,但現在證明一點效果也沒有。這點弄不明白,根基性、關鍵性的原因沒有弄明白,形不成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基本共識。

相關新聞

「股神」沃倫 ·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的波克夏 · 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2025年春季,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相繼舉行關鍵選舉,選舉結果不僅反映各國選民對經濟民生與領導力的優先考量,...
歷經數個月的談判,美烏終於敲定礦產協議,這不僅象徵著美烏兩國深化經濟與軍事合作的決心,也被視為 川普 政府對 烏克蘭...
美國政府限制輝達(Nvidia或NVDA,陸譯英偉達)對中國H20晶片的出口,導致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