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經濟打噴嚏,全球都感冒?

若中國大陸經濟當真陷入困境,對其他國家有何意義?美國財長葉倫表示,中國大陸經濟減緩是美國經濟的「風險因素」之一,總統拜登也說是一顆「定時炸彈」。許多媒體報導都充斥「日本化」的說法,指稱中國大陸經濟就像30多年前的日本,可能從強勁成長與房市過熱,滑向多年的通縮。

彭博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憂慮實屬誇張,且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仍有緩衝力量提供支撐,「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有限」。在最差情況下,即中國大陸只採取低度的刺激措施,且經濟成長盤旋向下,則美國聯準會(Fed)可能提前降息。

許多專家也說,拿中國大陸與當年的日本相比,只是在唱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圖茲指出,儘管有不少相似之處,但日本是在成為全世界最富裕國家之後才下滑,而中國大陸仍只是中等所得國家。

儘管如此,對投資人來說,中國大陸市場的中期展望仍偏空。市場已體認不能再指望Fed「護盤」,如果北京當局再不「護盤」,過去20多年來的許多美好假設都將備受質疑。

中國大陸經濟短期雖可能蒙混過關,但長期卻辦不到。由於負債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接近300%,當局「以債養經」的舊招收效有限。再者,由於今年很難達成「約5%」的成長目標,因此諸多經濟問題將不再能自然消退。

目前投資人還沒考慮到若中國大陸出現重大負債事件,可能對全球造成的金融衝擊。美國銀行(BofA)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訪調月報顯示,中國大陸經濟「硬著陸」未被經理人列入前五大尾部風險。

相較下,2013~2016年間,中國大陸經濟及崩潰的危險一直列入高風險名單上,而新冠疫情前也因美中貿易戰而關注中國大陸情勢。現在經理人仍更關心全球通膨。

這可能是因為目前全球金融市場在中國大陸的曝險部位較低。2000年來,中國大陸股市的表現卻一直落後全球股市,可能有助於說明為何中國大陸經濟已不再像過去一樣,成為全球股市的重大尾部風險。

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風險不限於股市。北京當局仍是專制政體,具備充分的反應能力,且執政信譽面臨挑戰,因此全球市場還沒完全反映北京當局可能採取大動作的風險。

(作者John Authers是彭博資訊金融市場專欄作者/編譯任中原)

 

 

 

 

相關新聞

在半導體晶片組裝為成品的「後製程」領域,日本企業開始走向合作。4月組成首個業界團體,約30家企業加盟。後製程在半導體生産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6日簽署行政命令,對印度商品加徵25%關稅,21天後生效,...
美國總統 川普 近期宣布他預計下周宣布 半導體 的產業 關稅 ,不過他6日提前表示,出口到美國的半導體將面臨約100%的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稱由於印度直接或間接進口俄羅斯石油,因此對印度商品再加徵25%關稅;加上先前宣布課徵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