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預期接替劉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成為未來財經政策總舵手。明年3月「兩會」後將卸任,財經領導班底將全面換血。

說話輕聲細語的理論家王滬寧將留任中國最高決策機構,這標誌著中共強硬政策的延續,以及意識型態將在習近平的下一個五年任期發揮持久作用。

新華社北京 10 月 23 日電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於 2022 年 10 月 23 日在北京舉行, 2022 年 10 月 23 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

於台灣面臨日益嚴重國安威脅,經台美雙方議定,國防部最新公佈的決標公告指出,空軍司令部委請駐美軍事代表團,與AIT美國在台協會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協議內容為「愛國者技術代表」為協助維持愛三飛彈系統運作順利無虞,美政府協調愛三飛彈原廠,自本月初起派出陣容龐大的技術代表團長期駐台。

法新社及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海軍軍令部長吉爾迪上將表示,中國最快可能今年入侵台灣,美軍必須準備因應,此番言論凸顯華府對於北京犯台意圖的高度警戒。

在中共廿大召開期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宣稱中共將加速統一台灣進程,國家安全局長陳明通在立法院表示,中共作好攻台軍事準備的時程,從外界所提2027年、2025年,他認為「2023年也必須關注」,可能「以戰逼談」。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0月17日表示,在中共領導人主席習近平的治理下,中國當局正在「加速」實施併吞台灣的計劃,而一旦台灣被北京奪取,全球經濟將遭破壞。對此,國務院和國防部十八日面對媒體詢問,均不回應這項評估,只重申美國政策沒有改變,致力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16日登場,開會內容彰顯中共政治議程與未來重要施政方向,國際媒體與學者普遍認為,習近平發言在鋪陳、用字遣詞上,與2017年的十九大相較,更為緩和,但對台政策上,「促統、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統一」卻也提上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