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為紀念中國時報創辦人余紀忠先生,國立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2008年起共同舉辦「余紀忠講座」,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與學生們分享學術歷程。本年度活動於12月13日在央大舉行,特別邀請到中研院賀曾樸院士分享觀測歷程,帶領大家探索黑洞的神秘故事。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要了解一件事的全貌越發困難。古人說「名正言才順」,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更提出「譯不準,則行不精。」帶我們一起反思,並梳理問題核心,才能創造更長遠的價值。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當代重要思想史家林毓生,於本月22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辭世,享壽88歲。林毓生院士對台灣公民社會的形成,有著重大貢獻,並奉獻心力於學術研究,培育並影響無數學者,其離世可謂一個時代的結束。徐瑾經紀人為金融時報中文版財經版主編,於林毓生院士生前曾多次接觸,感念院士一生對中國思想與文化的研究,用文字記錄其敦厚、謙讓、公正的風骨。一位真正的學者,林毓生當之無愧。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中央研究院週三表示,1994年獲選第20屆中研院士的思想史家林毓生,22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辭世,享壽88歲。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的全體董事們同表哀痛,緬懷林毓生院士對台灣人文學術成長的重大貢獻,院士的離世是謂一個時代的結束。

科技產業發展快速,近年政府也強力推廣資通領域,加上新課綱廣設人文特色課程,使得明星高中掀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退場潮,且部分學校與教師指導、授課意願降低,也讓人憂心「重科技、輕人文」現象會帶來怎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