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台北書展將於31日開幕,文化部今年啟動「文化產業减碳科研輔導計畫 」,書展成為重要示範場域,多個展區都以「淨零碳排」為目標打造;參展民眾首次可透過刷交通票卡如悠遊卡入場參觀、大量減少紙本門票,希望推廣民眾環保意識、讓閱讀與環境都能永續發展。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去年11月30日,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一款聊天機器人ChatGPT,它能用中、英文回答各種問題,還能翻譯、寫程式、創作歌曲,被視為是人工智慧的重大突破。不過紐約市教育局5日證實,當地公立學校電腦和網路不再開放ChatGPT,因為校方擔心ChatGPT會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專家指出,人工智慧(AI)雖可解決急需資訊問題,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仍必須謹慎對待。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網路時代影響,傳統媒體被跨國數位廣告公司壟斷,我國新聞業與Google、Meta首輪協商於去年底落幕,外界關注下一步動向。數位部政務次長李懷仁接受專訪時透露, Google已提出具體方案,但涉及商業機密還無法公開,未來會盡快對外說明。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民法官法》要在112年1月1日正式上路,由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民擔任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同坐法檯,一同審判案件,不僅讓職業法官發揮專業,人民亦可以將社會經驗與感覺帶入法庭,是台灣法律體系一項重大里程碑。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針對明年將要實施的《國民法官法》提出4大願景,期待未來能持續精進司法制度的運作。

金融研訓院日前指出,台灣有四成年輕人是「金融文盲」,欠缺理財觀念,成為近期詐騙案頻傳的龐大受害者之一。立法院19日舉行反詐騙教育宣導公聽會,學者建議可運用各大學教學資源,強化學生反詐騙觀念;也有立委建議,可邀請金融業者提出經驗,或參考美國部分州份經驗,將金融教育推展為高中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