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思潮

科技產業發展快速,近年政府也強力推廣資通領域,加上新課綱廣設人文特色課程,使得明星高中掀語文、人文社會資優班退場潮,且部分學校與教師指導、授課意願降低,也讓人憂心「重科技、輕人文」現象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日前公布112學年度繁星申請校系採納科目,其中採計中文、英文兩科的系所大幅縮減,其中不乏頂大學校 。教育界人士分析,這是少子化下私校只能「放大絕、開大門」求生存的方法;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更指出,這種寧濫勿缺的招生策略,實在是我國教育悲哀。

面對數位科技快速變遷的時代,為加強學生學習數位化,2022年初,教育部以「生生用平板」的口號,宣告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正式啟動。該政策上路已兩個月,實際成效又是如何?網路設備不給力、教師授課意願低、數位教學能力待加強總總負面因素影響下,城鄉差距導致各校落實程度不一,也讓家長與教師憂心,長久恐加劇數位落差。

傳統媒體產業因網路的興起,已度過將近十年的寒冬,在世界各國都在全力修法的今天,臺灣除了今年六月提出頗有爭議的「中介法」外,近期又爆出「鏡電視」移頻等爭議,到底我國電視產業崩壞至今,哪個單位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呢?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如何定義。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 27 日晚間以 440 億美元的價格,正式收購推特;入主推特之後,他第一件事就是開除推特高層,在此之前, 已有超過500名推特員工離職,甚至多數人都轉戰Meta、谷歌等科技巨頭。 。

「新聞議價法」從澳洲開第一槍後,爭議多時,台灣方面25日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會中公布產業損害報告,承諾在1個月內邀集數位平台業者與新聞業者進行首次對話,未來「不排除立法」,但相關細則將再進一步討論。

從 2018 年起,有感世界局勢變化,余紀忠基金會舉辦多場 「數位時代」研討會,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翻轉思維、長遠佈局。本月 25日,以「再談數位時代發展、策略、挑戰」為主題,與專家學者共同務實面對產業挑戰, 在世界各國都磨拳接招數位衝擊的時刻,基金會也盡民間之力,擔負社會責任,以宏觀精神,督促政府成為數位時代來臨時,產業和社會強力的後盾。

面對全球化及國際化浪潮,蔡英文政府以2030年為目標,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並從國教到高教端透過課程修讀、師資招募等積極配合國家政策。近期隨著時間推進,各界正反聲浪不斷,學者們紛紛表示立意雖好,卻未考慮到現實,若政策真的執行,後果恐需下一代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