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時報文教基金會舉辦座談會 學者:轉型正義淪為選舉工具
--------------------------------------------------------------------------------
【高有智/台北報導】
二二八紀念日前夕,時報文教基金會等團體廿四日舉行一場談族群和解與轉型正義座談會,會中學者陳芳明等人指出,轉型正義需要社會集體討論面對,...
這是「面對公與義──台灣的社會發展與變遷」研討會場景。二十幾年前,余英時、林毓生、金耀基、胡佛、葉啟政等十九位海內外知識菁英,曾經在宜蘭棲蘭山莊討論近代中國的變遷與發展。此次「棲蘭會談」變成了「草山論劍」,大家一起在陽明山中國麗緻飯店「閉關」,逼自己面對問題。
以我的獨生子少雍為例,上國小前,我太太帶他去山葉音樂班學彈琴,本來學得好好的,第二年發現全班只剩他一個男生,他可能覺得不好意思,有天就嚷嚷:「哎呀,何必學這個。」就沒再去了。 進小學後,他在學校學吹笛子、打鼓。笛子尤其學得快,還當起助教,音樂老師上完課,有時就會說,「換你教他們一下」,要他示範怎麼吹。我們這一代沒機會學音樂,有了孩子後總覺得,讓孩子有點音樂訓練是應該的。少雍小學時代,我還請了一位台藝大女生教他彈鋼琴,他邊彈邊混,...
一、前言
從史學發展來講,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與十九世紀末同樣發生鉅大的變化,而且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史學典範動搖情形還比十九世紀末來得嚴重,後現代對歷史學造成根本動搖,幾乎完全否定史學這門學問存在的理論基礎,這是從希羅多德、司馬遷以來史學所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十九世紀末有歷史主義(historicism),把一切放在歷史發展情境下歷史化之後,也就沒有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導致西方道德、宗教、倫理等基礎的動搖,...
這是一篇命題之作,字數又有明確的限制,所以不能就主題的各個層面廣泛地進行討論。此處只能就培養「歷史的思考」(historical reasoning)這一點來談。
「歷史的思考」是我喜歡用的名詞,我的意思是,任何一種現代學科都有通識的任務,正如經濟學教導人們「經濟學的思考」,歷史學一樣可以培養「歷史的思考」。
「歷史的思考」至少有幾個要素:第一、是歷史想像能力的培養。這是人文教育很重要的環節,...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表示,未來一年將藉由全民參與,完成環島步道每一段路線勘察,及沿線文史、生態等資料彙整,並將推動《路權法案》,以及美麗風光保留區的立法遊說工作。
千里步道「騎」步走活動昨天在台大校門口誓師,行政院長蘇貞昌一身運動裝扮,騎著腳踏車前來。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紀政、荒野保會協會理事長李偉文、青輔會主委鄭麗君、客委會主委李永得及微軟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等人共襄盛舉。
發起人之一黃武雄表示,...
第三屆「Keep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十位獲資助得主名單今天公布。獎項分為二類:「圓夢起步金獎項」和「圓夢學堂獎項」。得獎者年齡層跨越好幾個世代,從六十多歲到二十幾歲,顯示追求夢想並沒有年齡限制,只要投注熱情「Keep Walking」,就有實踐夢想的一天。
「圓夢起步金獎項」五位得主,可獲得一百二十萬元至一百萬元的現金資助。其中得獎最年長的,是一位六十四歲喜愛鳥類的邱盧素蘭阿嬤,她用攝影鏡頭記錄鳥類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