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源

國際原子能總署本週為日本長達10多年的福島核電廠核處理水排放計畫開綠燈,該廠2011年在東日本大震災及海嘯中受創後發生核子事故。國際原子能總署歷經2年評估後表示,日本預定排放的核處理水放射性成分對人類或環境產生的「影響微不足道」。但是,鄰近的韓國民眾強烈反對這項計畫。

日本今年夏天即將實施「含氚廢水」排放入海計畫,將超過 100 萬立方公尺的核處理水,分次沿著一公里長的海底隧道排入太平洋,引起東亞鄰國憂心衝擊全球人體健康和海洋生態。台灣方面,立委陳椒華指出,目前台灣檢測進口食品放射物質標準未統一,呼籲建立有公信力的檢測機制。

雖然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含氚的廢水排放前會先用海水稀釋百倍,每公升含氚量不到1500貝克,是日本境內標準的1/40,危險性較低。但排放計畫仍引起福島漁民與周遭國家擔憂,擔心核廢水排放可能對漁獲及生態產生影響。

在各種海洋議題上,海委會如何建立正確的國際觀、強化處理國際事務的能量及提升全政府海洋意識、全民海洋素養,引領社會風潮,並得以統合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是海委會必須思考的首要課題。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邱文彥認為,現在台灣國土為「海陸分治」,陸為內政部管理、海為海委會管理,而「離岸風電卻是經濟部能源局最大」,當經濟部說要發展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再生能源20%要達標時,「沒有一個機關敢說不」,最後變成是縱容或是鼓勵離岸風電業者趕快來設風場,形成「業者先圈海、政府再被動審查」的狀況。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