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源

為扭轉生態破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達成歷史性協議,要在2030年前保護30%的陸地及海洋。

國立中山大學9日舉辦「太平洋藍碳高峰會」,台灣6個太平洋邦交島嶼國家駐台大使與代表共襄盛舉,會中聚焦深海藍碳可封存二氧化碳數百年、緩解氣候變遷的效益。

從聖母峰到南極,塑膠污染全面入侵地球。減塑不能等,聯合國展開首次的塑膠污染公約談判。

聯合國 環境規劃署今天表示,到了2025年,全球生態系統保育管理每年需投資3840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7744億元),是目前金額的兩倍以上,以抑止 氣候變遷 和天然資源的損失。

國土應該留白,台灣不應插滿風機,能源還有很多替代方案,斷不能以海洋生態、環境和空間為犧牲。

我國森林、海洋、土壤三大自然碳匯路徑出爐。透過推動新植造林、國產材利用等政策,農委會提出2030年自然碳匯增量135.75萬公噸,2040年達1000萬公噸的目標。相關政策包括推動草生栽培、建立土壤碳匯監測機制,2024年還將推出海草床復育示範區。

埃及本月6日起舉行為期兩週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經過第一週討論,各國之間仍然難有共識。

泛非洲氣候正義組織創辦人姆文達12日上午在會場入口高喊:「這是令人失望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