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育

投資自然必須要有制度配合,目前農委會「接受捐款執行認養植護樹與野生動物保育作業要點」收受企業捐贈,卻不管是否有「外加性」、得以確實有利於生物多樣性、是否可以惠益原住民的做法,實可謂為德不卒,且有政府帶頭漂綠之嫌。目前林務局積極推動之林業多元生產、殘餘木料運用,亦缺少惠益共享與生物多樣性的監管機制。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台灣明確將「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入法,企業是真永續還是「漂綠」,也成為各方關注的議題。對此,環保署表示,台灣分階段徵收碳費,同時鼓勵企業執行自願減量專案,對於減量額度抵換交易有把關機制,讓碳交易是減碳助力而非漂綠。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立法院三讀通過環境部組織法,特立設環境部,明定9大掌理事項,包括環境影響評估、環境檢驗測定、空氣品質及水體品質保護等,並設立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化學物質管理署、環境管理署,以及國家環境研究院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等4個次級機關。然 未納入山林水土等業務,僅附帶決議要求政務委員督導成立「自然資源整合治理小組」,環團直言,行政院多個橫向聯繫小組功能往往不彰,對整合不抱期待。

全球碳排放量約 40%自建築建築轉型刻不容緩,立法院在審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在即,地球公民基金會及台灣綠領協會、綠色公民行動、主婦聯盟等環保團體,加上社區管委會代表,上午在台北市信義新城社區頂樓召開「都市的電都市發,屋頂光電要入法」記者會,疾呼屋頂光電要入法。

政府啟動第二波組織改造,各部會的組改草案近期陸續進入立院初審,環保團體向多位立委遊說,訴求經濟部組織改造納入「水庫集水區管理局」。

一家全球領先化工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警告稱,如果歐洲以健康和安全為由推進禁止所謂“永久化學品”的提案,將破壞其發展綠色經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