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育

環境部2018年提出2025年全面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購物用塑膠袋、塑膠吸管、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免洗餐具的規畫,由於全面限用年限將至, 環境部長彭啟明25日坦言「可能沒辦法達成」。環團強調,減塑不能只要求民眾改變習慣,從源頭減產也刻不容緩,呼籲政府制定塑膠減產目標。

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本月11日於亞塞拜然巴庫開幕,被暱稱為「金融COP」的本屆大會,預期將聚焦在全球氣候金融目標上,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大會中專家指出,至2030年以前,發展中國家面對綠色轉型與氣候變遷的資金需求上看每年一兆美金,此目標將仰賴已開發國家的公私部門合作,將私部門資金有效引導至所需的國家與項目,目前大會仍未就此達成共識。

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期建議可以在菲律賓發展綠電,透過台菲海底電纜,將綠電輸回台灣,新聞曝光後引起各方評論,說明幾點:第一、台灣的確缺電;第二、菲律賓發展綠電技術可行,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第三、主要問題在於投資成本過高;第四、此外還有地緣政治風險,菲國已連換四屆總統,兩任親中、兩任親美,如果下一任又換成親中總統,恐怕情況會徹底改觀。

中華景觀協進會在10月19日(六)舉辦「淨零時代景觀與自然共好倡議論壇」,邀請六位重量級的產官學研專家齊聚討論,希望以「與自然共好」為核心凝聚共識,促進跨界合作與交流,為未來的景觀設計與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指導方向。

環境部正在制下一期「國家環境保護計畫」草案,擬定12項議題與相關目標,包含氣候變遷減緩調適、水質土壤保護等。但今(13)日辦理研商會前,環保團體舉辦抗議記者會,質疑新版計畫草案刪除了自然保育相關的治山防災、生態保育與海洋保育等議題,缺乏整體環境治理思維。環境部解釋,因為組織改造後,農業部、海委會已有完整計畫,才不重複制定,會再加開研商會與民間溝通。

經濟部水利署16日宣布,南投縣「東埔蚋溪綠美化場地植樹」專案經環境部審查通過,成為國內首例完成註冊的造林與植林 碳匯 專案。此專案造林面積約2.25公頃,預計30年後可取得605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 碳權 ,目前由南投縣東埔蚋溪環境 生態 協會負責土地認養維護。

針對核能議題,環境部長彭啓明昨(8)日表示,國際尚未有「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和核融合商轉使用,目前仍應大力發展綠能,但他也坦言,以目前能源路徑無法達到2050淨零目標。彭啓明接受網路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時表示,因應淨零碳排,去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指出,為達2050淨零,氫能、核能都是選項之一,但目前尚無SMR和小型核融合商轉,大力發展綠能仍是主要方向。

環境部將於5日召開第四次碳費費率審議會,據了解,碳費委員間目前有一個共識、四個爭點,此次可望首度觸及費率深水區,同時也會提出不同費率情境下的減量成效及衝擊影響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