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根據《新非都》,經濟部公告為「綠能發展區」的農牧、林業、養殖及國土保安等使用地,在符合「低地力」或「非養殖漁業生產區且多年停養」的條件下,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且不受660平方公尺(約為200坪)的限制,未來農地的光電覆蓋將可達70%、甚至可在農地變更後高達90%。
人口少子高齡化已成為全球趨勢,即使是一些落後的亞非國家,在走向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進程上,都呈現出生育率下降與壽命延長的現象,也因此促成人口的 老化 ,也就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全球平均為九%,台灣今年將達十八%,日本則是卅%。
以老化程度而言,日本最高,以老化速度而言,不是日本而是台灣與韓國;因為推升老化的關鍵,尤在於低生育!台韓正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兩個國家,台灣不僅將於二○二五年步入超高齡社會,也會在二○六○...
國際原子能總署本週為日本長達10多年的福島核電廠核處理水排放計畫開綠燈,該廠2011年在東日本大震災及海嘯中受創後發生核子事故。國際原子能總署歷經2年評估後表示,日本預定排放的核處理水放射性成分對人類或環境產生的「影響微不足道」。但是,鄰近的韓國民眾強烈反對這項計畫。
台灣在「氣候變遷因應法」載明二○五○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以回應「巴黎協定」的承諾,同時處於全球化商品與金融市場,承受綠色消費者與投資人的新興要求。各總統參選人對能源轉型卻深陷兩極對立數十年的泥淖,我們亟需能源政策的轉型,從供給面替換跳到需求面管理的第三條路。
日本今年夏天即將實施「含氚廢水」排放入海計畫,將超過 100 萬立方公尺的核處理水,分次沿著一公里長的海底隧道排入太平洋,引起東亞鄰國憂心衝擊全球人體健康和海洋生態。台灣方面,立委陳椒華指出,目前台灣檢測進口食品放射物質標準未統一,呼籲建立有公信力的檢測機制。
光電再大都免環評?依環評相關辦法規定,只有在重要溼地開發的光電場域需要通過環評,位於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等光電,無論面積大小都不必環評,有學者認為,光電板引發爭議,應要納入環評機制
IFRS的「氣候相關揭露標準(S2)」終於在2023年6月23日公布,2024年1月1日起的財報開始適用。除了延續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規定外,特別用一些篇幅來規定碳權的使用。這應該是想矯正過去這一段時間,國際上濫用碳權的情形頻傳,甚至淪為漂綠工具的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