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2006年6月5日「台灣河川日(Taiwan rivers day)」誕生了記者會中與會的貴賓立法委員田秋堇,長期關懷環保議題的她,特別以「從催生台灣河川日談『沙漠化』水資源管理的挑戰」為題,說明她對台灣河川日的看法,並舉宜蘭冬山河治理及宜蘭縣推動治水的經驗為例,說明推動解決水環境問題最需要的是熱情與堅持,不怕困難也不畏懼得罪利益團體的勇氣與決心,她希望水利署能借鏡加拿大河川日的經驗,推動具有台灣本土特色的河川日。
此外,...
台南縣政府、時報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台南縣大河論壇」研討會,26日在七股鄉黑面琵鷺保育管理及研究中心舉行,與會學者專家就潟湖沙洲防災復育、水患工程治理、地層下陷等議題提出改善意見及建言,期能改善台南縣內河川、排水系統功能,以減輕水患問題。
這項研討會於今天上午9時舉行開幕式,蘇煥智縣長、水利署長陳伸賢、時報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等貴賓應邀出席。
蘇縣長致詞表示,全球暖化後,台灣的淹水災情已成為各地民眾的夢魘,2年多來,...
會議主持人:余範英(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林聖芬(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保護小組召集人)
與談人士: 陳鎮東(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顧問召集人,中山大學教授)林盛豐(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顧問,實踐大學教授)
李鴻源(時報文教基金會河川顧問,台北縣副縣長)
張石角(台大退休教授)
楊重信(文化大學教授)
李鴻鈞(親民黨立委)
林聖崇(...
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位於台南縣將軍鄉青鯤鯓以南,七股鄉西寮村、龍山村以西的七股潟湖、沙洲、台鹽鹽田與近海海域;依據當初的構想,包括東帝士集團與燁隆集團在內的開發業者,擬以填海造地的方式開發面積約為三千五百公頃的工業區,引進煉油、石化(東帝士)與煉鋼產業(燁隆),投資金額約為四千億;但這麼大的 開發規模在歷經第一階段的環境影響說明後,開發業者將開發面積縮小到2,659公頃,其中,使用潟湖的面積比例由100%降到29.6%;然而,如此的規模,...
立法院周五即將表決高達1410億元的治水預算(其中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1160億元,石門水庫及集水區治理250億元),這項治水預算引起學界與社會輿 論界高度關切。在政府決定大力治水之際,時報文教基金會持續關懷水資源,舉辦「錢給了!水患能了?」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一起為治水預算提出建言。
討論議題:
一、1410億元的治水預算決策是如何形成?其綱要計畫(MasterPlan)為何? 二、...
與教育部、環保署、經濟部水利署、台大環境工程研究所、台灣水利環境科技研究發展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的「2006水環境教育國際研討會」配合水環境教育計畫之線上與現場課程,提升學員對於水環境教育相關議題之認知深度,並透過國際知名學者專家之介紹,瞭解國際上對於水資源與水環境教育相關議題之最新趨勢,強化我國水環境教育在 研究與實務方面之廣度與深度。
活動內涵: 1.邀請國外專家學者進行演講,...
去年艾利颱風帶來強風豪雨,石門水庫集水區內流入大量泥砂,估計至少超過二千萬公噸的泥砂,也因此讓桃園縣境內自來水淨水場停擺,這樣的景像似乎有愈來愈嚴重,今年連續幾場豪大雨,又再度讓桃園近二百萬人經歷一場令人無法置信的「大雨天,停水天」窘境,馬莎颱風過境後,問題更形嚴重。 停水發生過後,這樣的問題似乎只有五分鐘熱度,社會又逐漸淡忘該如何徹底解決桃園缺水的老問題?而如果不痛下決心尋求根本解決之道,這樣的老問題,未來還是要不斷上演。...
身為台灣第一位教育部環境保護法的公費留學生,研考會主委葉俊榮長期關注環境議題,自1992年由國科會選派赴里約參加「地球高峰會」開始,與政府推動永續工作結下不解之緣:1994年擔任行政院全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委員、1997年擔任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永續會)委員,直到2002年接任國家永續會執行長,台大法律教授出身的葉俊榮以推動台灣永續發展為己任。以下是葉俊榮與《科學人》總編輯李家維的訪談紀要:
撰文/整理/鄭靜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