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發展

去年沒有颱風,今年(2021)梅雨遲到,水庫見底,除了等待降雨,也要把握機會清淤。台灣地狹人稠,要再蓋新水庫很困難,如何讓現有水庫用久一點,雨季時能多裝一點水?

歐盟和美國領導人預定15日在布魯塞爾(Brussels)舉行高峰會,根據一份為峰會準備的聲明草案,歐美領袖將承諾深化合作,共同對抗氣候變遷

阻止氣候暖化,不僅是環保界的共識,也是全世界領袖的政治目標,部分先知先覺的企業更已在籌劃未來的方向,因應新的法規,現在這股風潮正在席捲最頑強抗拒的石化業者。

我們習慣了在商店裏挑選來自全球各地琳琅滿目的食品。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所喜愛的食材變得稀缺會怎樣?

電影《喜馬拉雅》(히말라야;The Himalayas)描述了韓國登山家嚴弘吉(엄홍길)組織遠征隊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近期鋒面挹注水庫,有效紓緩水情,根據水利署網站,石門水庫蓄水率突破3成大關,最新來到31.8%,累計4天降雨量共進帳1820萬噸,換算將能供應桃園新竹約10天用水,有望持續支援桃竹地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貨幣和資本市場部主任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向 CNN 表示,氣候變遷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構成嚴重風險,氣候危機「絕對」會引發金融危機。

為響應全球淨零碳排倡議,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與中鋼、中華電信、中鼎、日月光、台積電、台泥、玉山金控、亞泥、信義房屋、台新金控、國泰金控、新光金控和鴻海等13企業,於世界環境日(6月5日)成立「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將努力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13家企業合計佔台灣GDP約45%,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佔約全國的19%,未來將邀請更多企業加入實踐零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