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PM2.5三年改善兩成 減量效果明顯

環保署表示,基準年為2019年的空氣汙染物排放清冊(TEDS11.0) 今(110)年7月1日已公布於環保署清冊網站(網址為https://teds.epa.gov.tw/),供各界下載,空氣汙染物排放量相較於105年基準年(TEDS10.1)減量效果明顯。

其中,細懸浮微粒(PM2.5)減量約26%、硫氧化物(SOx)減量約40%、氮氧化物(NOx)減量約22%、非甲烷碳氫化合物(NMHC)減量約10%。

環保署表示,對照2016年監測結果PM2.5年平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公尺、2019年降為16.2為微克/立方公尺,改善近兩成,顯示近年來環保署所執行的空氣汙染行動方案已有相當成效。

環保署自1992年起建立全國性空氣污染物排放資料庫,參考美國等先進國家三年一循環之作法,亦以每三年更新一次排放量資料庫方式辦理(三年間隔為一個基準年),本次排放清冊自108年度第4季開始籌備,範疇涵蓋全國各地區(台灣本島、澎湖及金馬),以及各污染源行業別排放量之推估調查,歷經1年9個月時間,由中央與各地方政府攜手合作完成,較過去版本建置時程縮短1年以上。

空氣污染排放清冊資料庫的建置,除支援政策擬定防制策略、核實減量結果,亦提供大型污染源模擬增量所需資料。環保署將持續滾動式更新各項排放量,同時強化執行109-112年空氣污染防制方案,攜手地方政府推動固定源、逸散源、移動源及綜合策略等4大面向27項管制措施,以全國PM2.5年平均濃度符合空氣品質標準15微克/立方公尺為目標。

相關新聞

桃園市長張善政分享了他近期閱讀天下文化出版的《黃仁勳傳》,從地緣政治與科技創新兩個面向,表達對美中對抗下台灣處境的深刻感受。他表示,...
內政部部長劉世芳表示,2030年住商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要較基準年(2005年)降低35%、挑戰非常嚴峻。內政部表示,...
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刊登一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兩位醫事人員的投稿,文中討論台灣護病比高、過勞、低薪、...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